山東半島目前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地區被認為是繼20世紀80年代珠江流域和90年代長江流域的迅速發展後,成為21世紀前10年我國新的經濟快速增長區。天津以及附近河北地區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經濟發展水平高。天津作為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是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東線工程受水區還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料作物產區。1998年區內有耕地1.32億畝,糧食產量為15776萬噸,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31%。種植業在淮河以南及淮河下遊地區以水稻、小麥為主,淮河以北地區以小麥、玉米、薯類、大豆、棉花等旱作物為主,山東半島以小麥、玉米等旱作物為主。但由於淮河、海河流域中低產田比重比較大而且光熱條件比較好,是我國糧食增產潛力最大的地區。
綜上所述,南水北調東線受水區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我國整體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目前,水資源短缺正成為這一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製約因素,並引發了一係列生態問題,實施跨流域調水已成為當務之急。
第四節 缺水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影響
東線工程受水區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地勢較平坦,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生產基地和糧食等農產品主要產區。其經濟增長潛力巨大,但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製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並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一、水資源短缺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
(一)城鎮生活用水緊張,水質難以保障
黃河以北和山東半島供水區城鎮生活用水普遍不足,每遇幹旱年,定時、定量供水和排隊等水的現象十分嚴重。如2000年出現的嚴重幹旱,城鄉供水全麵告急,煙台、威海、濟南、淄博、濰坊等城市約400萬人飲水極度困難,被迫采取嚴格的限製供給措施,並大幅度提高水價;天津市在采取減少城市供水量、限製用水和節約用水等一係列措施下,仍不得不采取緊急引黃措施來補水。江蘇蘇北地區雖處淮河下遊,但年均降雨量隻有1000毫米,屬於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並存的地區。徐州是全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資源匱乏,城市限時供水時有發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徐州的發展。沿海城市連雲港也曾動用火車拉運淡水來緩解缺水的緊張局勢。
由於缺少水源,很多城市城鎮生活用水主要靠抽取井深為300~500米的深層地下水,不僅難以保障供給,而且水中的氟含量偏高,兒童氟斑牙、成年人氟骨症多有發生。更為嚴重的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也遭受到了汙染,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工農業發展受到製約
東線工程受水區範圍內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發展起以冶金、能源和采掘、機械製造等重化工業,以及石油化工、化學原料等構成的原材料工業,這些工業在全國範圍內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從需求和發展的趨勢來看,該地區的這些產業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但是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惡劣,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加之水資源的利用率低,水資源成為該地區發展優勢產業的“瓶頸”。例如20世紀80年代曾考慮利用大港油田、華北油田及沿海鹽業資源和當地工業基礎的優勢,在天津、滄州一帶興建大型化纖廠、大型堿廠和大型火電廠,均因為水源無法落實而被迫另擇他地,影響了區域工業的發展。
東線工程受水區土地平坦,氣候溫和,光熱資源豐富,十分有利於小麥、玉米、棉花和各種雜糧的生長,是我國糧食和棉花的主產區。但是由於缺水,產量比較低而且很不穩定。魯北地區由於有黃河水的補充,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步入了華北農業先進行列,引黃灌區公頃產量達到7500千克,而滄州、衡水市的公頃產量目前還在3000~4500千克徘徊。根據1998年分區統計資料,徒駭馬頰河流域平均公頃產量7185千克/公頃,黑龍港運東僅4170千克/公頃,相差近1倍,造成農業低產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源不足。
二、水資源短缺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地下水超采嚴重
徐州及其以北地區地下水大量開采以後,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甚至造成地麵沉降。以海河平原最為嚴重,其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超采問題,其中嚴重超采區麵積已達到2.3萬平方千米。由於深層地下水開采範圍的不斷擴展,地麵沉降範圍不斷擴大。例如,滄州沉降區的最大累計沉降為2089毫米(始於1975年),天津沉降區最大累計沉降為3040毫米(始於1959年)。山東萊州灣地區由於地下水超采,還造成海水入侵,麵積達2000平方千米。地下水超采使得地下水麵臨枯竭的危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製地下水的超采,則將給當地供水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後果難以想象。
(二)水汙染嚴重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推進,城市化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生活汙水的排放量迅速上升,大量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或間接地被排入河道,不僅破壞了水源,也汙染了環境。國家環保總局的有關數據顯示,2002年淮河和海河流域75%以上的河道水質為Ⅴ類或劣Ⅴ類。更為嚴重的是未經處理的汙水大量被農田灌溉引用,汙水滲入地下或用於灌溉,對地下水和農產品造成汙染,也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2003年淮河流域生活汙水汙染負荷占總負荷的比例已達63%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達到80%以上。然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截至2004年5月,沿淮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動工率僅為42.2%,生活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整個海河流域1萬千米的河長中,已經有75%受到汙染,汙染比例高居全國七大江河首位。海河南係已經到了“有河皆幹,有水皆汙”的境地。許多河道要麼幹涸無水,要麼有水卻呈醬油色,散發著難聞的味道。水環境惡化已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隱憂。
徐州及其以北地區麵臨著地表水過度開發、地下水嚴重超采、水體汙染、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在積極采取節水措施和相繼建設引灤入津及引黃、引江等供水工程情況下,對局部地區水資源不足雖起到緩解作用,但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缺水的局麵。因此,在進一步節約用水,合理利用現有水資源的基礎上,建設東線工程已十分必要和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