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斬首的犯人在臨刑時一般都難免表現出對死亡的畏懼。例如秦朝李斯,身為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殺人屠城,焚書坑儒,治國平天下,表現得豪氣十足;但秦始皇死後,他貪圖祿位,委曲求全,反被趙高所執,臨刑前,顧對其子曰:想和你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不可得也!說罷父子相抱痛哭。臨終暴露出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可憐蟲。殺人如麻的隋煬帝被叛軍抓住,怕刀殺可怖,讓叛軍用他的腰帶把他勒死,保住全屍。但是,也有一些不尋常的人具有某種堅定的政治信念、豁達的人生情操或傲岸不俗的性格特征,因此他們臨刑慷慨激昂、從容自若,其生命在最後的一刻猶能迸發出明亮的火花,甚至讓劊子手也感到膽寒心驚。例如:嵇康臨刑時,麵對死亡,從容不迫,索琴奏一曲《廣陵散》,如泣如訴,成為千古佳話。三國時,魏國夏侯玄參與曹爽之謀,被司馬懿斬首,“臨斬東市,顏色不變,舉動文天祥從容就義自若,年四十六歲。”南朝時,庾弘遠仕齊為江州長史,賢明有聲望,被刺史陳顯達處斬之前,他向人要來帽子戴好說:“子路臨死結纓,我不能不戴帽子就去死!”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柴市英勇就義,臨刑時從容對吏卒說:“吾事畢矣!”然後向南再拜而死。他的表現成為後世忠義之士效仿學習的榜樣。明末黃道周在清兵攻破南京後被俘,拒絕投降,開始絕食數日不死,後來清廷決定把他斬首。他臨刑立而不跪,劊子手見他身材高大,威風凜凜,舉刀時兩手發抖,一刀砍下,黃道周仍然昂首不屈。劊子手嚇壞了,連忙跪在他麵前說:“請先生坐下。”這時黃道周已挨了一刀,頸部鮮血淋漓,他還能點點頭說:“可以”。於是坐在凳子上,劊子手第二刀才把他殺死。刀在一些漢奸、叛徒、膽小鬼麵前耍盡了威風,但在一些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忠義之士麵前卻威風掃地,刀還是不殺民族精華為好。

清代金聖歎的死更被傳為千古美談。金聖歎是清代著名文學家,康熙時因哭廟案受牽連,被判死刑。臨斬前他要酒暢飲,神色自若,一邊飲酒一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他的兒子去刑場與父親訣別,哭得金聖歎刑場高呼:“痛快!”淚人似的,金聖歎說:“孩子別哭了,我給你出個對子你來對,上聯是:‘蓮子心中苦’。”兒子正在痛哭,哽咽未定,哪有心思對對聯?他好大會兒沒有回答。金聖歎說:“傻孩子,哪裏值得這麼悲傷呢?我替你對吧,下聯可接‘梨兒腹內酸’。”這聯是對得極其工整的,上聯的“蓮”與“憐”諧音,意思是見兒子悲痛感到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指他與孩子將要骨肉分離。金聖歎在死亡麵前如此從容不驚,竟然還有巧妙的文思,真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很難想像的。所以,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記述這段故事後,稱讚他“誌氣早定,故臨難不迷”。據說,金聖歎在受刑前還對劊子手說:“我有一封家書,請轉交給家裏人。”劊子手在行刑後不敢隱瞞,把信送給了監斬官,那官兒疑心信中寫有反對朝廷的話語,拆開查閱,隻見信上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那官兒討了一場沒趣,自嘲地說:“金先生臨死還這樣捉弄人。”金聖歎雖是文人,在死亡麵前的表現比殺人不眨眼的官僚強,死亡向他開玩笑,他也向死亡開玩笑,金氏真是置生死於度外的通人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