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啟事是中國共產黨平度縣委黨史征集辦公室出麵刊登的,為的是尋覓謝世已久的名叫“楊明齋”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的史料。最初,連楊明齋是哪裏人都不知道,從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王翔千之女黃秀珍(本姓王,化名時改姓黃)那兒聽說楊明齋是平度縣人,於是在《平度大眾》刊登了這則啟事。楊德信的大爺正是楊明齋。這麼一來,才使楊明齋的早年身世有了眉目。盡管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未能找到一張楊明齋的照片。直到近些年,研究者才輾轉找到楊明齋的照片,使後人得以一睹這位先輩的麵容……
楊明齋是一位謎一樣的人物。兼通中俄兩國語言的他,曾在沙皇俄國的外交機關裏工作。其實,那時的他,已是布爾什維克,他在那裏做秘密工作——為布爾什維克工作。
他,1882年出生在山東平度縣馬戈莊一位名叫楊仁鑒的農民家中。父親最初為他取名楊好德。父親粗知詩書,總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文化的人,所以省吃儉用,把他送入私塾。16歲那年,家中已無力供養楊明齋上學,他隻好回家務農。不久,他成了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楊明齋
不幸的是,新婚不久,妻子便去世了。村裏有人去“闖俄羅斯”,正陷於苦悶之中的他也隨著去了。這樣,1901年春,19歲的楊明齋來到了俄國東方的門戶海參崴,在那裏做工。
他一邊做工,一邊也就學會了俄語。
此後,他進入廣漠荒僻的西伯利亞做工,成為勞苦的華工中的一員。一無所有的他,參加了俄國工人運動,於是和布爾什維克日漸接近,以至成了布爾什維克中的一員。
十月革命之後,楊明齋成為旅俄華工中一位活躍的人物,他組織華工們參加紅軍,為保衛蘇維埃而戰。
不久,楊明齋被派往海參崴。當時,海參崴還在日本占領之下,而楊明齋曾在這兒做過工,熟悉那裏的情況。
海參崴地處綏芬河口海灣東岸,原本是大清帝國的領土。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從此那兒成了俄國的領地。沙俄在那裏築寨建港,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製東方”。不過,那裏畢竟曾是中國的領土,居民之中三分之一是華人。楊明齋去到那裏,把華僑組織起來。他的公開身份是華僑聯合會負責人,他在這樣的公開身份掩護下,為布爾什維克做地下秘密工作。
那時,蘇俄的遠東部分處於日、英、美等帝國主義的幹涉軍和白俄的高爾察克、謝苗諾夫部隊統治之下。到了1919年下半年,蘇俄紅軍越過烏拉爾山東進,抓住了高爾察克,西伯利亞落入了紅軍手中。第二年,高爾察克被處決,海參崴也插上了紅旗。
就在紅軍長驅直進西伯利亞前夕,1919年3月,在西伯利亞西緣鄂木河畔的鄂木斯克城,一次秘密會議正在舉行。那是俄共(布)第二次西伯利亞代表會議,會議除了研究東進問題之外,還決定成立一個秘密機構——“俄共(布)西伯利亞區委情報宣傳局”。這個情報宣傳局的任務是“建立和加強同東方及美國共產主義組織的聯係”。這是俄共(布)成立的第一個專門研究、聯係東方及美國共產主義組織的機構。
在中國發生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之後,1919年6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區委的負責人之一加蓬向俄共(布)中央建議,在西伯利亞區委成立“東方局”(又稱“東方民族部”),專門負責和東方各國的革命力量進行聯係,並幫助這些國家建立共產黨。
當紅軍進入海參崴之後,楊明齋受到了重視。不言而喻,他身為布爾什維克,又是中國人,通曉中、俄兩國語言,是難得的可以從事與中國共產主義者建立聯係的恰當人才。楊明齋參加了設在海參崴的俄共(布)遠東地區委員會的工作。
1920年1月,一份來自海參崴的重要報告,送到了俄共(布)中央委員會。這份報告是由維庫什納列夫和薩赫揚諾娃共同署名的,他倆都是俄共(布)遠東地區委員會的負責人。這份報告向俄共(布)中央提出了他倆的建議:俄共(布)遠東地區委員會應著手和中國的革命者建立經常的聯係。
也就在這份報告送出不久,李大釗送走了陳獨秀,來到了天津“特別一區”那幢小樓。來自天津的重要信息,迅速傳到了海參崴。
李大釗不是江亢虎。中國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與俄共(布)掛上了鉤。從海參崴派出的俄共老布爾什維克伯特曼住在天津,不斷發來準確、可靠的情報——他找到了中國的共產主義戰友!
俄共(布)中央仔細研究了遠東地區委員會負責人的報告,獲知了來自中國的最新信息,於1920年3月批準建立了“俄共(布)遠東局”,作為俄共(布)專門負責同遠東各國革命者聯係的機構。在海參崴,成立了“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維廉斯基·西比利亞可夫被任命為分局的負責人。俄共(布)遠東局選擇海參崴建立分局,是由於海參崴這“東方的門戶”跟中國聯係方便——那時,從莫斯科到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道遭到戰爭的破壞,一趟列車起碼要二三十天才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