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醞釀(1)(3 / 3)

江亢虎是以中國社會黨代表的身份出席共產國際“二大”的。

江亢虎原名江紹銓,別名江康瓠,江西弋陽人。1900年他在北京東文學社學習日文,後來前往日本留學。回國後,他出任北洋編譯局總辦、《北洋官報》總纂稿,後來又去西歐遊曆,主張“三無主義”,即“無宗教、無國家、無家庭”。回到中國,他創辦了“社會主義研究會”。1911年11月5日,江亢虎在上海把社會主義研究會改組,成立了中國社會黨,自己擔任“上海本部部長”。

中國社會黨的黨綱共有八條:讚同共和;融和種界;改良法律,尊重個人;廢除世襲遺產製度;組織公共機關,普及平民教育;振興直接生利之事業,獎勵勞動者;專征地稅,罷免一切稅收;限製軍備。

應當說,在當時,這八條黨綱是有著進步作用的。中國社會黨順應時代潮流,曾得到了迅速發展,黨員人數猛增至52.3萬人,在滬、江、浙、京、津及南方各省建立了490個黨支部。

1913年,袁世凱得勢,視中國社會黨為敵,殺害了中國社會黨北京支部部長陳翼德。江亢虎屈服於袁世凱的淫威,於1913年8月宣布中國社會黨解散。

即便如此,江亢虎也無法在國內立足,隻得出走美國,在那裏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漢文助教、美國國會圖書館顧問。

獲知列寧創建共產國際,江亢虎設法與共產國際取得了聯係,自稱中國社會黨“奉行馬克思主義”。於是,他得以出席共產國際“二大”。

實際上,中國社會黨隻是中國的資產階級政黨。江亢虎在出席共產國際“二大”之後,於1922年8月回國,創辦南方大學,自任校長。他在1924年6月重組中國社會黨。1925年1月更名為中國新社會民主黨。1926年該黨再度解散,江亢虎又去美國。

1939年9月,江亢虎投入了汪精衛的懷抱,出任汪偽國民政府的政府委員、銓敘部部長、考試院院長,淪為漢奸。

1946年11月,江亢虎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判處無期徒刑。

1954年12月7日,71歲的江亢虎病死於上海提籃橋監獄,畫上了他生命的句號。

把中國社會黨說成“這個黨是馬克思主義的”,讓江亢虎出席共產國際會議,這表明當時的共產國際對中國情況並不了解。

劉紹周倒是旅俄華工的出色代表,他既出席了共產國際的“一大”、“二大”,又是俄國共產黨華員局負責人之一。劉紹周原本有可能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但一次意外的火車事故使他受傷,從而客觀上無法參與其中。

1920年11月18日,劉紹周在妻子陪同下,隨北洋政府派往蘇俄考察軍事、外交的張斯代表團回國,在中東鐵路理事會擔任理事。從此他脫離了俄共華員局的工作。1933年後,他擔任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和西南聯合大學俄語教授,著有《俄文文法》一書。1940年,當邵力子出任國民黨政府駐蘇大使時,請他出任駐蘇使館參讚。這樣,他又來到了蘇聯,不過此時他的公開身份已變成國民黨政府官員。當然,那位駐蘇大使邵力子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由於深知劉紹周跟蘇聯的關係,特地請他作為參讚。

此後,劉紹周又調任民國黨政府外交部駐新疆特派員。他畢竟曾與共產黨有過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1949年9月,他協助中國共產黨支持原國民黨政府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反戈,使新疆避免了一場戰火之災。這樣,劉紹周被中共任命為新疆臨時外交辦事處處長。

後來,劉紹周調往北京,出任外交部條約委員會委員、外交部顧問、商務印書館副總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這位受到列寧三次接見的元老人物(在中國很少有人得到如此殊榮),曆經滄桑,終於在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7月18日,78歲高齡的劉紹周離開了人世。他除了留下《俄文文法》之外,還給後人留下了《領海概論》《俄漢新辭典》等著作。人們對他的稱謂是“教授、新聞出版家”。

在“文革”歲月中,他早年的勳績幾乎被淡忘。

時至今日,在追溯中國共產黨“胚胎期”的曆史時,是該把這位貢獻甚巨的劉紹周如實地介紹給諸多讀者了……

至於另一位出席共產國際“一大”的代表張永奎,在20世紀20年代初回國,1977年去世時為甘肅師範大學教授。

[1]劉澤榮:《回憶同偉大列寧的會晤》,《工人日報》1960年4月21日。

[2]《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資料選輯》,第31~34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來自海參崴的秘密代表團

除了劉紹周、張永奎、安恩學之外,還有一位被歲月淡化而曾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出過大力的人物……

1982年11月,山東平度縣縣報《平度大眾》上的一則“尋人啟事”,使該縣西鄉馬戈莊的楊德信處於無限的興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