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前奏(5)(1 / 3)

其實,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月薪600元,文科學長陳獨秀月薪400元,教授月薪起碼200元。

在1936年,毛澤東還曾對斯諾談及如下回憶:

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項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的人的姓名,可是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我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閱覽的人當中,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頭麵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羅家倫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我打算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但是我並不灰心。我參加了哲學會和新聞學會,為的是能夠在北大旁聽。在新聞學會裏,我遇到了別的學生,例如陳公博,他現在在南京當大官了;譚平山,他後來參加了共產黨,之後又變成所謂“第三黨”的黨員;還有邵飄萍。特別是邵飄萍,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的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1926年他被張作霖殺害了。

1919年毛澤東為赴法留學事宜致新民學會羅學瓚的信

我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時候,還遇到了張國燾——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康白情,他後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入了三K黨;段錫朋,現在在南京當教育部次長。也是在這裏,我遇見而且愛上了楊開慧。她是我以前的倫理學教員楊昌濟的女兒。在我的青年時代,楊昌濟對我有很深的影響,後來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

我對政治的興趣繼續增長,我的思想越來越激進……[4]

毛澤東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他在北京大學時的收獲:

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5]

毛澤東有了工作之後,有了收入,就搬到北京大學附近的景山東街三眠井胡同7號一間普通的民房裏,跟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八人住在一起,“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毛澤東也去拜訪了比他大14歲的陳獨秀:“我第一次同他見麵在北京,那時我在國立北京大學,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

毛澤東還去拜訪那位從美國歸來的胡適——雖然胡適隻比他大兩歲,可是吃過洋麵包,掛著“博士”、“教授”頭銜,比毛澤東神氣多了。毛澤東曾組織在北京的新民學會會員十幾個人,請蔡元培、胡適座談:“談話形式為會友提出問題,請其答複,所談多學術及人生觀的問題。”

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工作了半年,經上海,回湖南去了。這位“二十八畫生”,當時尚未在中國革命中嶄露頭角,然而這半年,北京大學、《新青年》、“北李南陳”給予他的深刻影響,使他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軌道。

北京大學圖書館內李大釗辦公室成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經常聚會的地方

[1]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25頁,三聯書店1979年版。

[2]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21~122頁,三聯書店1979年版。

[3]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27頁,三聯書店1979年版。

[4]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27頁,三聯書店1979年版。

[5]《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

大總統的午宴被“五四”呐喊聲淹沒

1919年5月,魯迅所言那間“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鐵屋子”,終於被眾多清醒過來的人用憤怒的鐵拳砸出了一扇窗戶。

驚天動地的呐喊聲,在5月4日爆發……

那天中午,北京的“總統府”裏,還顯得十分平靜。

總統徐世昌正忙於午宴。這位徐大總統是在1918年9月登上總統寶座的。那時,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護法政府,任海陸軍大元帥。北洋軍閥頭目段祺瑞與孫中山對抗,在北京組織新國會,選舉徐世昌當大總統。

徐世昌其人,24歲時便與袁世凱拜了把子,此後又中了進士,當上清政府的軍機大臣、東三省首任總督。袁世凱得勢時,他成了袁政府的國務卿。袁世凱去世,徐世昌成了北洋軍閥元老,順理成章成了大總統。

徐大總統設午宴,為的是替章宗祥洗塵。章宗祥日語純熟,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科,後來投奔袁世凱門下,當過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大理院院長。從1916年6月起,章宗祥改任駐日公使,參與同日本的秘密談判。三天前,章宗祥從日本返回北京,向徐大總統密報與日談判內幕,徐大總統頗為滿意,故為之洗塵。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