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序章 追尋(4)(1 / 3)

韋慕庭著手詳細考證論文。他的書桌上堆滿了關於中共黨史的參考書: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布蘭特、許華茨、費正清合著的《中國共產主義文獻史》(哈佛大學出版社1952年版),陳公博的《中國曆史上的革命》(上海複旦書店1928年版),蕭旭東(蕭瑜)的《毛澤東和我都是窮人》(錫拉丘茲大學出版社1959年版),許華茨的《中國的共產主義和毛的興起》(哈佛大學出版社1951年版),沈雲龍的《中國共產黨之來源》(台北,1959年版),湯良禮的《中國革命內幕史》(倫敦,喬治·拉特利奇—森斯有限公司1930年版)……

陳公博

通過何廉教授的介紹,韋慕庭訪問了陳公博在美國的一位家庭成員,得知了關於陳公博更加詳盡的身世。

韋慕庭著手寫作論文。他的論文,作為陳公博的《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的緒言。由於得到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會的讚助,1960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一書,收入韋慕庭的緒言和陳公博36年前的論文。

韋慕庭在緒言中指出:

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保存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大會所產生的文件;董必武認為所有的文件都已喪失。而附錄一和附錄二就是——我認為,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大會的文件……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文獻終於在大洋彼岸被發現,陳公博沉寂了36年的論文終於大白於天下。

不過,陳公博的論文是用英文寫的,因此美國所發現的是中共“一大”文件的英文稿。

這些新發現的中共“一大”文件,其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英文稿在第10條和第12條之間,竟缺了第11條!韋慕庭隻能作如下推測:

陳公博的稿本無第11條,可能是他打印新的一頁時遺漏了,或在第10條以後排錯了序號。

[1]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

[2]仲甫即陳獨秀,當時在廣州,未出席中共“一大”,但被選為書記。

[3]即1923年。

[4]似應為“文學院”。

[5]即譚植棠,北京大學畢業生,1920年曾與陳公博一起在廣州辦《廣東群報》,1921年初在廣州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後來曾任中共粵區委員。

[6]即馬克思。

在蘇聯找到了俄文稿

不論怎麼說,美國韋慕庭教授的發現和研究,對中共黨史研究作出了貢獻。

不過,當1960年哥倫比亞大學印出《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之後,在美國除了幾位研究中國史的專家有點興趣之外,並沒有多少人注意這本書。

當時,中美處於嚴重對立狀態,兩國之間沒有外交關係。韋慕庭的論文被浩渺的大洋阻隔,大洋此岸,並不知道中共“一大”文獻在美國被找到的消息。

中國的中共黨史專家們,也在尋覓著中共“一大”文獻……

1950年,中國的中共黨史專家發現了一篇蘇聯人葛薩廖夫寫的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文章。此文的寫作時間,比陳公博的碩士論文晚不了多少時間。葛薩廖夫當時在中國,跟第三國際來華代表有過接觸。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曆史價值。

這麼一篇曆史文獻,竟是從一部藍色封皮、線裝的書中發現的。那部書的書名頗為驚人:《蘇聯陰謀文證集彙編》!

這是一部用文言文寫的書,沒有標明什麼出版社出版。

經過查證,此書“來曆不凡”:

1927年4月6日清晨,奉係軍閥張作霖不顧外交慣例和國際公法,突然包圍、襲擊了蘇聯駐華大使館以及附近的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事處、庚子賠款委員會,抓走了在蘇聯大使館西院的中共領袖李大釗。他們還搜查了蘇聯大使館,非法搜去許多文件,其中便有葛薩廖夫用俄文寫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