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紀念館自從1952年建立以來,至2003年6月已經累計接待了海內外參觀者一千多萬人次。
如今,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展覽場地已經顯得狹小,自1998年6月起開始擴建——原紀念館保持原貌,在西麵新建一幢仿造上海石庫門式的建築。擴建之後,陳列麵積比原先擴大了四倍。
[1]董老,即董必武。毛澤東和董必武均為中共“一大”代表。
[2]現在也有人認為應是13個代表。
[3]實際上應是7月23日。
[4]後來經董必武等實地回憶是在望誌路106號樓下。
[5]應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章是中共“二大”通過的。
美國發現中共“一大”文獻
費盡周折,在曆史的長河中,終於找到了中共“一大”會址,恢複了當年的原貌。
然而,會址隻是表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什麼地方召開,會議的內核——“一大”文件——卻茫然不知所終。
健在的“一大”代表們都記得,“一大”曾通過一個綱領和一個決議——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顯然,這是中國共產黨極端珍貴、重要的曆史文獻。尋找這兩篇曆史文獻,其意義絕不亞於尋找中共“一大”會址。
遺憾的是,這兩篇文獻當時隻有手抄稿,並沒有正式發表過。在那樣動蕩的歲月,幾份手稿能夠保存下來嗎?滄海橫流,何處尋覓?
早在1937年——在中共“一大”召開後的第16個年頭——美國女作家尼姆·韋爾斯在訪問陝甘寧邊區時,便向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問起了“一大”文獻的下落。
在尼姆·韋爾斯所著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書第一卷《紅塵》中,記述了董必武的回憶:
原來陳獨秀要參加會議並確定為這次會議的主席。但是,那時他必須在廣東,於是張國燾代替他。關於這次會議的所有記載都丟失了。我們決定製定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宣言。但是,黨的這個最早的文件,我們一份也沒有了……
是的,是“都丟失了”!“一份也沒有了”!
一年又一年流逝,中共“一大”文件杳無音訊,遍找無著……
完全出乎意料的事,發生在大洋彼岸——萬裏之遙的美國紐約。
1960年,坐落在紐約的美國排名第七位的哥倫比亞大學裏,一位名叫韋慕庭(C.Martin Wilbur,按照音譯,應譯為C.馬丁·維爾巴,而他卻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式名字“韋慕庭”)的美國人處於極度興奮和極度忙碌之中。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史教授,曾和華裔美國學者夏連蔭(Julie Lien-ying How)編過《關於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及在華蘇聯顧問文件,1918~1927年》[1]一書,對中國共產黨的曆史頗有研究。
霍華德·林頓先生告訴他的消息,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哥倫比亞圖書館最近在整理資料時,從塵封已久的故紙堆裏,發現一篇1924年1月該校一名學生的碩士論文。論文是用英文打字機打印的,作者署名為“Chen-Kungpo”,而論文的題目令人注意——“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
在1924年1月,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怎麼會寫出這麼一篇碩士論文?
“Chen-Kungpo”這名字,跟“陳公博”同音。稍知一點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此人乃僅次於汪精衛的第二號大漢奸,在汪偽政府中擔任過“立法院院長”、“上海市市長”等要職。在汪精衛死後,他取而代之,任偽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此人怎麼可能寫出《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