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截汙導流工程建設處運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市場化的運作手段,探索和創新工程融資方式解決了資金缺口,開了淮安市通過市場融資進行大型工程建設的先河。為了實現成功融資,淮安市水利局以水利資產經營公司為平台,采取工程棄土區土地、儲備用地以及公司優質資產抵押等形式進行融資。待工程建成後,通過美化、亮化裏運河沿線環境,在裏運河水岸發展商業地產、商務地產、住宅地產、旅遊地產和文化娛樂項目等,帶動裏運河兩岸“水岸經濟”發展,然後由政府從收益中拿出資金償還貸款。所融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通過截汙導流工程的實施,充分體現了民生水利利國利民的深刻內涵。
目前,工程沿線配套建築物和柯山路幹管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抓緊實施裏運河清淤及護岸工程、清安河疏浚及護岸工程和穿運洞移建工程。至2009年9月底,累計完成投資37432萬元(含地方配套)。
(三)宿遷市截汙導流工程
宿遷市截汙導流工程主要包括運西截汙工程和尾水輸送工程兩部分。運西截汙工程主要是封堵現有老城區12家工業企業向中運河的排汙口,並沿運河鋪設截汙幹管,將處理過的工業尾水收集至提升泵站;尾水輸送工程主要是將尾水提升後通過管道輸送至新沂河,經濕地處理後東排入海,有效改善南水北調輸水幹線中運河宿遷城區段水質及水環境。工程建設內容為鋪設運西工業廢水收集幹管6.3千米,鋪設尾水輸送幹管23.2千米;新建0.25立方米/秒、0.85立方米/秒提升泵站各一座。工程設計尾水排放規模7萬噸/日,概算投資11164萬元,工期18個月。
目前,尾水輸送管道鋪設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抓緊實施尾水提升泵站工程。至2009年9月底,累計完成投資10937.5萬元。
(四)徐州市截汙導流工程
徐州市截汙導流工程主要利用現有的河渠和新開部分渠道等,建立運河沿線區域尾水“蓄存、導流、回用”體係,將京杭大運河不牢河段、中運河邳州段、房亭河等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有影響的區域尾水通過工程性措施,進行收集、處理、回用、導流,剩餘尾水從大馬莊涵洞處入新沂河北偏泓經濕地處理後入海,使南水北調輸水幹線徐州段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同時保證導流工程沿線尾水受水區域的水環境安全。
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新開尾水渠道(涵管)25.7千米,利用現狀河渠144.58千米(其中疏浚95.83千米);建設幹渠建築物42座(其中控製涵閘24座、輸水涵洞14座、混凝土渠3處、提升泵站1座);新(改)建跨河橋梁94座(其中公路橋13座、生產橋81座),按照恢複原功能原則實施小型配套建築物116座。工程設計尾水入新沂河流量為41.96立方米/秒,概算投資72493萬元,工期30個月。
目前,張樓中運河地涵一期和苗圩地涵汛前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沿線河道疏浚及配套建築物工程全麵開工建設。至2009年9月底,累計完成投資28575.7萬元。
二、汙水處理廠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蘇段控製單元治汙實施方案》,江蘇省調水沿線地區計劃新建26座汙水處理廠,形成汙水處理能力81.5萬立方米/日。截至2008年底,26座汙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其中,有17個采取了BO噸方式建設運營,共融集社會資金8.7億元。為推進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江蘇省根據“汙染者付費、治汙者收益”的原則,提高了汙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建立環境資源有償使用機製。沿線各市縣的汙水處理費已全部調整至每噸0.8元以上,有效調動了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為汙水處理設施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創造了條件。為加強城市汙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江蘇省還出台了《江蘇省城市汙水處理費管理辦法》,明確城市汙水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要接受當地財政、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專項經費專款使用。為加強對自備水源用戶汙水處理費征收工作,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自備水源用戶城市汙水處理費征收工作的意見》,省財政廳、物價局等六部門製定了《江蘇省自備水源用戶汙水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明確了對自備水源用戶汙水處理費征收的具體辦法,力求有效解決為規避繳納汙水處理費,自備水源用戶群體在不斷加大的實際情況。省財政廳、建設廳還出台了《江蘇省淮河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工程管網項目建設獎勵辦法》,以“以獎代補”形式支持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調汙水處理廠管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