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建設碩果(1)(1 / 3)

南水北調一期工程江蘇段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的水源工程和首開項目,具有項目點多線長、麵廣量大,技術比較複雜,項目管理要求高的特點。自2002年12月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工程開工以來,江蘇水源公司明晰思路,統籌安排,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輝煌的建設成果。截至2008年底,江蘇境內已批複的調水工程基本建成,依托江蘇江水北調工程,江蘇段已具備調水出省工程條件。治汙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四大截汙導流工程相繼開工建設。隨著一批新建成的汙水處理廠、綜合治理等項目建成和投入運行,列入東線江蘇段考核的14個水質控製斷麵,有12個斷麵基本達到Ⅲ類水標準。

第一節 調水工程

目前國家已批複工程初步設計的共計4個單項14個設計單元工程,批複概算總投資26.7億元,其中除南四湖水資源控製姚樓河閘、楊官屯河閘、大沙河閘工程,以及南四湖水質監測工程4個設計單元工程正在開展征地拆遷外,其餘10個設計單元工程均已於2002年12月份起陸續開工實施。截至2009年9月,調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6.58億元。其中,寶應站工程已完工並完成合同驗收,解台站、劉山站、淮安四站及輸水河道工程已建設完成;淮陰三站完成水下工程驗收;藺家壩泵站主體工程已經建成,湖西大堤堤頂道路施工正在進行;江都站改造三站試運行及變電所單位工程驗收正在準備,四站汛前已完成首批4台機組改造並投入使用;駱馬湖水資源控製工程完成單位工程暨合同項目驗收;南四湖水資源控製工程姚樓河閘已通過水下工程驗收;劉老澗二站和泗洪站工程已經開工建設。

一、三陽河潼河寶應站

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工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是南水北調工程第一個開工、第一個完工、第一個發揮工程效益的項目,工程設計規模為100立方米/秒。三陽河、潼河是寶應泵站的引水河道,通過老三陽河、新通揚運河、泰州引江河直接與長江相通,由寶應站抽江水入裏運河,與江都站共同實現第一期工程抽江500立方米/秒規模的輸水目標,成為南水北調東線新增的水源工程。樞紐工程由寶應泵站(設計規模100立方米/秒)、灌溉涵洞(12立方米/秒)、揚淮公路橋(13米×160米)、110/10千伏變電所和管理設施組成。泵站共裝機4台套立軸導葉式混流泵(單機設計流量33.4立方米/秒,其中1台套備用),采用液壓中置式調節機構,配4台功率3400千瓦立式同步電動機。工程建設主要包括開挖45.45千米河道、新建跨河橋梁24座、影響工程、水土保持以及寶應站工程等,總投資9.18億元。工程於2002年12月開工建設,2005年10月建成通過試運行驗收。2006年、2007年汛期參加地區防汛,滿負荷運行累計抽排澇水2億多立方米。

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工程在技術創新和運行管理創新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重視自主創新的前提下,寶應站從日本引進兩台套葉輪及調節機構,它代表著國際先進水平。該模型裝置運行效率高於國內同類泵型5%;調節係統的活塞裝置安放在主水泵軸與電動機之間,葉片樞軸采用無油潤滑的環保型結構,具有無油滲漏、調節力大,能夠適應於不同類型大型水泵應用的特點;在葉片操作機構中應用結構獨特的機械式調節係統,具有葉輪輪轂結構簡單、調節可靠等優點,能夠滿足大型泵站自動控製的要求;同時采用4.0兆帕壓力等級、儲能罐充氮氣的液壓裝置,使得液壓裝置體積小、用油量少,更加適應環保要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