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質保護
主要包括汙染源的治理、水源地保護整治工程、北澄子河和複新河水質達標工程、水質水量監測與預警預報體係建設工程等。
(一)汙染源的治理
汙染源治理主要包括入河排汙口整治、點源汙染治理和控製、麵源汙染治理和控製、河道內源汙染治理。
入河排汙口整治措施主要采取入河汙染物總量控製和入河排汙口整治方案。點源汙染治理和控製措施主要指工業汙染源治理和城鎮居民生活汙水治理。麵源汙染治理和控製措施主要包括建設節水防汙型城鎮,實施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農村生活處理工程、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立節水高效灌溉製度,推廣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建設農村生活生產尾水綜合循環利用工程,推廣生態養殖技術,清理整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控製禽畜養殖汙染,控製水產養殖規模,推廣生態漁業養殖等。河道內源汙染治理措施包括船舶汙染治理工程、生態清淤建設工程。
(二)水源地保護整治工程
水源地水質保護工程主要包括生態廊道工程和汙水收集處理工程。
夾江、芒稻河、泰州引江河口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南水北調送水水質。為此,實施揚州南水北調東線水源生態保護區建設工程,為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源頭的水質淨化、麵源汙染阻隔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效保障。實施夾江、芒稻河、泰州引江河口等調水水源生態廊道工程,內容包括夾江、芒稻河生態防護林、生態濕地公園建設項目,規劃沿著20千米的輸水通道兩側,建設寬度200~600米的生態防護林、生態濕地公園,總麵積約為850公頃,其中水麵約占1/3。
汙水收集處理工程規劃在綜合整治區內建設汙水收集管網、增壓泵站等汙水收集係統,將汙水收集後送至江都市城區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主要包括:按8萬噸/天處理能力擴建現有城區汙水處理廠;沿河、沿路鋪設汙水收集主幹管道23千米;沿途新建3座汙水提升泵站,設計能力均為4萬噸/天。
(三)北澄子河和複新河水質達標工程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14個水質達標斷麵監測資料,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麵超標次數達67%。複新河在2007~2009年的27次月均監測數據中,僅有6次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標準,超標次數高達77.8%。規劃對北澄子河和複新河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進行治理。
北澄子河工程措施包括北澄子河河道疏浚和整治工程、水係溝通及建築物配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截汙導流工程等。複新河工程措施包括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汙水處理廠尾水回用工程、豐縣四聯河-白衣河-東營子河區域尾水農灌資源化工程、複新河區域尾水導流工程、複新河生態補水工程、複新河綜合整治工程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控製河流上遊汙染物排放總量、實施汙染物總量控製管理、調整水功能區水質目標、高目標強化管理等。
(四)水質水量監測與預警預報體係建設工程
規劃在現有水質水量站網的基礎上,優化站網分類,調整站網布局,提高站網功能,實現一站多能,建成功能完善、密度適當、布局合理、項目齊全、層次清晰、技術先進、設施一流,並與調水工程規劃建設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適應的水文水質站網新格局。規劃在調水工程幹線的重要取水口、市界水量水質交界斷麵處、幹線河道分汊處設立水量水質自動監測站,水位、流量實現實時在線自動采集,並滿足相關技術要求;對調水幹線與區域互有影響的河道,沿調水幹線設立水量水質巡測線;逐步完善和充實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基本站網,對調水區域的水功能區實施全覆蓋監測,全麵掌握江蘇省南水北調受水區水文特性和水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