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規劃布局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現有的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基礎上,進行工程規劃布置的。
一、輸水線路
東線工程規劃從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幹流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並作為調蓄水庫。江水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水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經新辟的膠東地區輸水幹線接引黃濟青渠道,向膠東地區供水。從長江至東平湖設13個梯級抽水站,總揚程65米。
從長江至洪澤湖,由三江營抽引江水,分運東和運西兩線,分別利用裏運河、三陽河、蘇北灌溉總渠和淮河入江水道送水。
洪澤湖至駱馬湖,采用中運河和徐洪河雙線輸水。新開成子新河和利用二河從洪澤湖引水送入中運河。
駱馬湖至南四湖,有三條輸水線:中運河—韓莊運河、中運河—不牢河和中運河—房亭河。
南四湖內除利用湖西輸水外,需在部分湖段開挖深槽,並在二級壩內建泵站抽水入上級湖。
南四湖以北至東平湖,利用梁濟運河輸水至鄧樓,建泵站抽水入東平湖新湖區,沿柳長河輸水送至八裏灣,再由泵站抽水入東平湖老湖區。
穿黃位置選在解山和位山之間,包括南岸輸水渠、穿黃樞紐和北岸出口穿位山引黃渠三部分。穿黃隧洞設計流量200立方米/秒,需在黃河河底以下70米打通一條直徑9.3米的倒虹隧洞。
江水過黃河後,接小運河至臨清,立交穿過衛運河,經臨吳渠在吳橋城北入南運河送水到九宣閘,再由馬廠減河送水到天津北大港。
從長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庫輸水主幹線長約1156千米,其中黃河以南646千米,穿黃段17千米,黃河以北493千米。
膠東地區輸水幹線工程西起東平湖,東至威海市米山水庫,全長701千米。自西向東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即西水東調工程;中段利用引黃濟青渠道的東段;東段為引黃濟青渠道以東河段。第一期工程由北線送水至威海市米山水庫,即利用山東省膠東地區應急調水工程,第二期工程新辟南線送水至榮成市灣頭水庫,增加輸水線路287.4千米;合計輸水線路總長988.5千米。東線工程規劃隻包括興建西段工程,即東平湖至引黃濟青段240千米河道,建成後與山東省膠東地區應急調水工程銜接,可替代部分引黃水量。
二、水源工程
(一)東線工程水源
東線從長江下遊的三江營取水,距入海口約280千米,引水段水深20~30米。長江下遊水量豐富、穩定,調水水源地長江三江營水質良好,達Ⅱ類水標準,為東線工程提供了優越的水源條件。同時淮河和沂沭泗水係也是東線工程的水源之一,以備東線應急調水。
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達9600億立方米,特枯年份也有6000多億立方米,長江下遊大通水文站實測的平均流量約28700立方米/秒。東線工程規劃調水規模每年抽引江水148億立方米,調水量也僅占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調水流量所占長江流量的比重很小。但為了減輕在特殊枯水期對長江口鹽水入侵的可能影響,應在長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於10000立方米/秒時,采取“避讓”措施,減少抽引江水流量。長江上遊興建了三峽工程,10~11月份下泄流量將減少,在枯水年對調水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但1~4月份枯水期大通站的流量可增加1000~2000立方米/秒,對調水更為有利。同時,多數年份淮河有餘水北調,可減少抽引江水水量,降低供水成本。
東線調水工程擁有豐富、穩定、水質良好的水源,調水工程規模及調水量基本不受水源條件限製,主要取決於受水區的需水要求和工程規模。
(二)引水口
東線工程在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幹流引水,與江蘇省東引灌區共用三江營和高港2個引水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