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遊翠微
日本·雪村友梅
一逕盤回登翠微,千林紅葉正紛飛。
廢宮秋草庭前菊,猶看寒花媚晚暉。
(1)見日本《五山文學全集》。
(2)逕:通“徑”,小路。
(3)廢宮:指翠微宮。
(4)媚:迎合,映襯,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
雪村友梅,入元日僧,曾任終南山翠微寺住持,日本五山文學始祖。
此詩為九月九日重陽節登翠微山時所作。詩人以。一徑盤回”來隱喻自己蒙冤流放但最終得以平反的坎坷經曆。“千林”、“紅葉”、“廢宮”、“秋草”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景象,烘托出一幅禪境。而庭前綻放的一束菊花,在夕陽的照耀下,成為了點睛之筆。
吊翠微宮
明·朱誠泳
翠微深處翠微宮,避暑當年說太宗。
吊古不須增感慨,憑高聊複得從容。
千章古木蒼煙合,數尺殘碑碧蘚封。
獨喜滿嶺吟興好,參天萬朵玉芙蓉。
(1)收錄於清代林一銘撰修《寧陝廳誌》。
(2)吊:憑吊。
(3)聊複:姑且,葉夢得《浣溪沙·送盧停》:“一歡聊複記他年。”
朱誠泳,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封號秦簡王,《明史》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四》有傳,著有《經進小鳴集》。
明代中葉,秦簡王朱誠泳登翠微寺吊古時,此地已顯荒涼落寞。與劉禹錫不同的是,詩人並未於此引發感慨。廢宮不存,卻仍有另一番美景;一切唯心,心中喜悅,不免吟興大發。
黃穀尋翠微寺遺跡
清·慧禪
金沙河連金沙泉,幾戶人家幾炊煙。
青苔埋沒柱石基,牧兒時拾殘玉環。
忽見旌旗滿山穀,凝看金闕高九天。
一代君王今何處,依稀綠水伴青山。
(1)收錄於《長安縣地名誌》。
(2)黃古:即太和峪,今稱皇峪或黃峪。
(3)金闕:金子搭成的天宮,引申為皇帝所居宮殿,此處喻翠微官。
(4)依稀:另作依舊。
慧禪,清代長安靈感寺僧,著有《閑嚼集》。
如題,清代時的翠微寺已成為遺跡。詩文的前兩聯描寫翠微遺跡的景物,可知此地留下來的珍貴遺物還有很多;後兩聯借遐想盛唐宮殿之景,以抒發追古之情。歲月無常、青山依舊,正是佛家的境界。
除上文所錄,在其他文人的詩作中,亦不乏翠微宮的記載。如唐代儲嗣宗《宿玉簫宮》“塵飛不到空,露濕翠微宮。”劉得仁《遊崔監丞城南別業》:“雪融皇子岸,春泡翠微峰。”宋代晁補之《遊棲岩寺呈提刑學士毅夫兄》“翠微宮裏亦如此,依然古殿對喬鬆。”梅堯臣《黃鶯二首》“內家初上翠微宮,樹裏窺人在半空。”李覯《俞秀才山風亭小飲》“地是夢魂無所得,人間豈少翠微宮。”明代謝肇製《登泰山》“回首天邊翠微寺,卻驚身自白雲來。”《東坡誌林》錄有蘇軾“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縰縰雲輕;植立含風廣殿,微聞環佩搖聲”句,此處“含風殿”即是翠微宮寢殿。《培風樓詩》錄有近代邵祖平“翠微寺靜深藏雨,皇子坡清不見沙”與“塵埃野馬翠微寺,土芥神龍薦福碑”句。等等。
第二節 初祖法琳法師詩五首
別毛明素
叔夜嗟幽憤,陳思苦責躬。
在餘今失候,枉與古人同。
草深難見日,鬆迥易來風。
因言得意者,誰複免窮通?
(1)見唐代釋彥悰撰《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卷中,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卷。
(2)毛明素:人名,《法琳別傳》稱他為“司空”,《法苑珠林》稱他為“雍州司功”,司空一職在唐代與太尉,司徒同為“三公”之一,司功一職則為州、縣佐官,據《唐六典》載:“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唐太宗曾遣毛明素與法琳法師論道,則知毛明素應任“司空”一職。
(3)叔夜:指嵇康,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
(4)幽憤:嵇康在蒙冤入獄時,曾作《幽憤詩》。
(5)陳思:指曹植,曹操之子,因最後封地在陳郡,後人稱之為陳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