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歸雲壑靜,僧語石樓空。
積翠含微月,遙泉韻細風。
經行心不厭,憶在故山中。
(1)見《全唐詩》卷五百五十五。
(2)鬆陰:鬆樹之陰,亦作。鬆蔭”,多指幽靜之地,唐代李山甫《方幹隱居》:“露洗鬆陰滿院清。”
(3)雲壑:雲氣遮覆的山穀。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誘我鬆桂,欺我雲壑。”
(4)積翠:翠色重迭,草木繁茂的樣子,《文選》錄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芊,”張銑注曰:“鬆柏重布,故雲積翠。”
(5)韻:音聲相和。
(6)經行:佛教徒修行的一種方法,意指在一定的場所中往複回旋之行走以調劑身心,《四分律·卷五十九》:“時常經行能得五利,一能堪遠行,二能靜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於定中得以久住。”
馬戴,晚唐詩人,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會昌四年(844)進士及第,官終太學博士。擅長五律,得賈島苦吟之風,而聲律繼承盛唐。嚴羽《滄浪詩話》曰:“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紀昀《瀛奎律髓刊誤》:“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翁方綱《石洲詩話》曰:“直可與盛唐諸賢儕伍,不當以晚唐論矣”。
此詩極富聲律,韻合了深山古寺中鬆滿、徑通、雲靜、樓空的景象。頸鏈“積翠含微月,遙泉韻細風”一句,將翠微寺名嵌入其中,契合題意,雖有苦吟之風,又有輕靈活脫之感。
題翠微寺
唐·喻鳧
沿溪又涉巔,始喜入前軒。
鍾度鳥沉壑,殿扃雲濕幡。
涼泉墮眾石,古木徹疏猿。
月上僧階近,斯遊豈易言。
(1)見《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三。
(2)涉巔:涉,渡水;巔,山峰;此處指沿溪水旁的小路登山。
(3)鍾度:鍾,寺廟內懸掛的大鍾;度,此處為動詞,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古刹疏鍾度,遙嵐破月懸。”
(4)殿扃:殿,殿宇;扃,音jiong,本意為從外麵關門的門閂,此處為動詞,關閉。指大門關閉的殿堂。
喻鳧,字坦之,號均羽,唐文宗開成五年(840)進士,曾任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吳興縣)縣令,常與李商隱、方幹、僧無可等唱和,有詩集一卷傳世。
此詩前後兩聯敘事,中間四聯寫景,將“寺鍾”、“飛鳥”、“山穀”、“殿宇”、“白雲”、“旗幡”、“涼泉”、“巨石”、“古木”、“猿猴”等景物嵌入在內。用詞雕琢、出語輕靈,透露出一種幽深孤峭的意境,影射出隱居僧人的潛修風範。
斅顏魯公送挺贇歸翠微寺
唐·盧綸
挺贇惠學該儒釋,袖有顏徐真草跡。
一齋三請紀行詩,誚我垂鞭弄鳴鏑。
寺懸金榜半山隅,石路荒涼鬆樹枯。
虎跡印雪大如鬥,閏月暮天過得無。
(1)見《全唐詩》卷二百七十六。
(2)顏魯公:顏真卿,唐代宗時曾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3)斅:音xiao,同敩,學習、效仿之意,《尚書說命下》:“惟敩學半,”《北夢瑣言》:“盧每致書疏,凡一事別為一幅,朝士至今敩之。”
(4)該:同賅,完備、溯博之意。
(5)顏徐:顏,顏真卿;徐,徐浩,同為中唐著名書法家。
(6)誚:音qiao,嗬責意,《呂氏春秋·疑似》:“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
(7)鳴鏑:響箭,鳴為響聲,鏑為箭頭,《史記·匈奴列傳》:“冒頓乃作為嗚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盧綸,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曾任監察禦史。其詩文深受唐德宗李適所愛,德宗自己賦詩後,常令盧綸作和。
詩中提到的挺讚,為終南山翠微寺僧,學貫儒釋,書法承嗣於顏真卿和徐浩兩位大家。顏真卿本人曾作《送挺贇上人歸翠微寺》詩一首,已佚失。
寄白石師
唐·姚合
白石師何在,師禪白石中。
無情雲可比,不食烏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