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翠微古詩集注(1)(1 / 3)

第一節 翠微古詩十八首

秋日翠微宮

唐·李世民

秋日凝翠嶺,涼吹肅離宮。

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

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

攄懷俗塵外,高眺白雲中。

(1)此詩收錄於《全唐詩》第一卷。《文苑英華》卷一五八與明活字本《唐太宗皇帝集》卷上作“秋夜翠微宮”,《初學記卷三·秋第三》與《唐詩紀事》卷一作“秋光翠微宮”。

(2)翠微宮:《資治通鑒》卷一九九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一年夏四月乙醜曰命修翠微宮,五月戊子曰幸翠微官,秋七月庚戌曰車鴛還宮,據此,此詩應寫於貞觀二十一年(647)秋。

(3)秋曰:《初學記》、《文苑英華》、明活字本《唐太宗皇帝集》、《唐詩紀事》皆作“秋光”。

(4)翠嶺:翠微宮之後山,名翠微峰,位於終南山中段,太和峪(今黃峪)境內。

(5)肅:肅穆,莊重,《韓非子·難三》:“廣廷嚴居,眾人之肅所也,晏室獨處,曾史之所侵也。”

(6)離宮:除正宮之外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宮殿,《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孝惠帝曾春出遊離宮。”

(7)蓋:此處指荷葉,此句《文苑英華》作“荷葉疏一蓋”。

(8)帷:帷幄,帷幕。樹叢連成一片猶如帷幕,此句《文苑英華》作“缺樹冷帷空”。

(9)側陣:秋日鴻雁南飛,所排成的行列。

(10)釘:形聲字,從金,丁聲,本義:煉餅黃金,引申為金黃色。

(11)攄:抒發,班固《西都賦》:“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起初,張昌齡因善文而名振京師,但在科舉時卻被考官王師旦黜之,百官不知其因。王師旦便回答道:“雖有辭華,然其體輕薄,終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後進效之,傷陛下雅道”,唐太宗亦深以為然。而後,翠微宮建成,張昌齡獻《翠微宮頌》,太宗讀之,深愛其文,又試擬《息兵詔》,遂敕其任“通事舍人裏供奉”一職。從這一典故可知,到貞觀時,伴隨著文治思想的興起,尤其是科舉中對詞華的重視,詩風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在唐太宗後期的詩文創作中,也體現了出來。

此詩詞藻雖富,但色調暗淡,貫穿著惆悵的意境。“涼”、“肅”、“疏”、“空”等字給入一種孤寂的韻味,翠微宮那籠山為苑、殿宇連亙的情景沒有敘述出來。這與太宗早期述懷言誌詩有著很大的區別,更像是苦吟詩風的濫觴。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

唐·李白

河伯見海若,傲然誇秋水。

小物昧遠圖,寧知通方士。

多君紫霄意,獨往蒼山裏。

地古寒雲深,岩高長風起。

初登翠微嶺,複憩金沙泉。

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

飲彼石下流,結蘿宿溪煙。

鼎湖夢淥水,龍駕空茫然。

早行子午關,卻登山路遠。

拂琴聽霜猿,滅燭乃星飯。

人煙無明異,鳥道絕往返。

攀崖倒青天,下視白日晚。

既過石門隱,還唱石潭歌。

涉雪搴紫芳,濯纓想清波。

此人不可見,此地君自過。

為餘謝風泉,其如幽意何。

(1)收錄於《全唐詩》卷一七八。

(2)少府:秦漢時九卿之一,唐代因縣令稱“明府”,縣尉為縣令之佐,也稱為少府,崔叔封即為長安縣尉。

(3)金沙泉:在終南山太和穀(今黃峪)內。

(4)見寄:離開長安翠微寺後所寄。

(5)河伯見海若,傲然誇秋水:引莊子之寓言。《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6)睞:頭腦不清,《戰國策·趙策》:“愚者味於成事。”

(7)遠圖:遠大的誌向,張說詩曰:“遠圖待才智,苦節輸筋力。”

(8)方士:有道之人,《史記·秦始皇本紀》:“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許敬宗詩曰:“幽人蹈箕潁,方士訪蓬瀛。”

(9)結蘿:蘿,藤蘿,《說文》:“蘿,莪也,蒿屬,”王績《遊北山賦》:“結蘿幌而迎宵,敞茅軒而待曙。”

(10)鼎湖:見黃帝升天的傳說,《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釋法琳《辯正論》:“鼎湖之駕,邈矣不追,”李白《登高丘而望遠》:“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11)淥水:邵雍《伊川擊壤集·卷六》:“虛名浮利非我有,淥水青山何處無。”

(12)子午關:古代由長安入蜀所經之地。《元和郡縣圖誌·卷一·關內道一》:“子午關,在縣東南百裏,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關,”《漢書·王莽傳上》:“莽以皇後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子午道由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顏師古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

(13)鳥道:李白《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居巔。”

(14)石門:今在陝西省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穀,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在山南道興元府褒城縣北斜道中,東漢明帝永平中開,有《石門頌》記其事,北魏宣武帝永平中複鑿之,有《石門銘》記其事。”

(15)搴:拔取,《廣韻》:“搴,取也,”臣瓚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拔取曰搴。”

(16)紫芳:紫靈芝,《文選》錄江淹《雜體詩·效謝莊郊遊》:“始整丹泉術,終覿紫芳心,”李善注:“紫芳,紫芝也。”

(17)濯纓:洗滌帽帶,寓指避世隱居或清高自守,《廣雅》:“濯,灑也,”《說文》:“纓,冠係也,”《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18)此地:指翠微寺。

對於曾放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來說,詩首六句,恰恰是自己在官場上屢遭排擠的心理寫照,同時也向友人表明了離開京城的原因。“地古寒雲深”至“龍駕空茫然”一段,為回憶當初崔叔封遊翠微寺見訪,寄概於太宗升遐一事,寓意太宗時代已經過去,攀龍不成,隻好遊走。“早行子午關”至“濯纓想清波”一段,是在向友人彙報自己的行蹤。據詩中所述,此詩應為李白行至漢中時所寫。末後四句,則是答謝友人,同時也表述了自己的歸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