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二人早年跟隨父親閻毗學藝,而立德擅長建築,立本擅長繪畫。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詔二人覲見,有意試探他倆的才能,遂委以修造翠微宮的重任,令立本負責設計,立德負責督造。此時的閻立本因為曾經給太宗畫過真像,名氣已遠勝於閻立德,故傲慢地對哥哥說:“皇上讓我設計,讓你督造,本來是好事。可是我若畫的太好,怕你建不出來,若畫的不好,又怕龍顏大怒,這可怎麼辦呢?”閻立德知道這是弟弟在向自己發出挑戰,於是拍著胸脯說:“你就盡自己最大能力畫吧,不出十天,我準能給你建得出來!”第二天,閻立德接到弟弟所繪之圖,見其筆酣墨暢,如鸞翔風翥,雕欄玉砌,似鐵畫銀鉤,世間恐怕無人能建出這樣的宮殿,不禁麵紅耳赤、自慚形穢。突然,閻立德想到書法家虞世南跟高僧法琳和尚交好,而法琳和尚頗有神異,遂托虞世南引見以尋求幫助。閻立德見到法琳和尚,還未開口,法琳和尚就哈哈大笑,說到:“昨天你的弟弟來找我,說是僅聽聞過天上的宮殿,卻不知道天宮到底長的什麼樣子,請求我帶他到天上去看看。我知道你今天會來,所以在帶閻立本到天宮的時候,順便幫你取了一本《營造法式》。”閻立德恍然大悟,原來弟弟所繪之圖乃是天宮原貌。遂依照天書,鳩工庀材、憑岩構宇,剛好九天的時間,翠微宮即拔地而起。
崔丞相求子
在宋代文人王欽若編纂的《冊府元龜》卷八二五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唐宣宗太中年間,宰相崔慎由鎮守西川,曾與一名姓張的老叟交往,此人又名占風,頗有神異。崔慎由當時無子,請張叟為他占卜,說到:“聽說罪大莫若絕嗣,我現在已經四十歲了,仍膝下無子,令我一直憂心忡忡!”張叟說:“我也曾請問過上天,得知老天本來就想讓你絕嗣。現在隻有一個辦法,終南山翠微寺有一個僧人已經辟穀修行五十年了,您趕緊將最喜愛的衣物給予供養,他若能喜愛並且接受,您就能得子。”於是乎,崔慎由馬上派奴仆至翠微寺。這名僧人接受了他的供養後,第二天就圓寂了。待到來年,崔家果然生了一個兒子,且生產日期也如張叟當初預言一樣,崔慎由給他取名為崔胤。是日張叟前來慶賀,崔慎由將兒子抱出來請他看,張叟說:“您的兒子將來富貴如公卿,隻是生在亂世,恐怕不得善終啊。”唐昭宗時,崔胤先後四次官拜宰相,與朱全忠內外勾結,把持朝政,最後還是被朱全忠所害,又應驗了張叟所雲。
黃峪寺,油井米山;逃君坡,棗刺無鉤
終南山下的村落裏,盛傳著“黃峪寺,油井米山僧誑語;逃君坡,棗刺無鉤朕嗔言”的故事。人們習慣上將它跟“秦王李世民”聯係起來,而筆者走訪了一些老人,發現這句話講述的其實是兩個傳說。“棗刺無鉤”一事,發生在唐初;“油井米山”卻是在清末。
相傳,清朝末年,有一位悟道的方丈和尚帶著徒弟們來到了翠微山黃峪寺,他們日夜精勤修道,感動得許多山精樹怪也常來此處聽經聞法,靈異之事屢見不鮮。地方長官聽說後,生起護持之心,擅自將百頃田地送於黃峪寺。這些田地本為當地土人所有,劃出去一部分,生活自然更加困難,而他們又無力與官府抗爭,遂找僧人評理。於是,方丈和尚帶著當地人找到官府,希望能夠重新劃撥一片田地,官府實在拿不出來,黃峪寺隻好把地原數奉還。失去了田地,僧人們也就沒有了糧食,準備離開此處,另尋地方居住。這可急壞了那些山精樹怪,為了留住僧眾,它們紛紛施展神通,從當地人家裏偷了許多米和油送到寺院。一夜之間,黃峪寺裏的大米堆的像山一樣,井裏麵的水也全變成了油。到了第二天,村民發現自己家中的糧食都減少了,而黃峪寺卻是“油井米山”,於是紛紛議論僧人們假意奉還田地,暗地裏卻偷糧。僧人自然不會承認,又被村民指責為“打誑語”。方丈和尚為查究此事,進入禪定、施展神通,才知是山精樹怪所為,並承諾將米和油還給大家。村民得知原委,仔細思量,家中雖然少了糧油,卻無被盜痕跡,遂相信了方丈和尚的話,並共同發願將這些糧油供養給黃峪寺。而到來年收成之後,村民再至黃峪寺作供養,卻發現寺院的佛像經書均在,而僧人卻無影無蹤,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出家人都是菩薩顯像、羅漢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