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前麵章節中曾講述了法忍和尚、月霞、體安等三十餘位僧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黃峪寺結茅潛修的史實。這在虛雲和尚的《年譜》裏麵也曾有記述。由此看來,“油井米山”的傳說,是有人物原型的。同樣,“棗刺無鉤”的傳說,也有一段曆史可以參照。
史載,高祖李淵建立大唐之後,將竇皇後所生之子李建成封為英王,李世民封為秦王,李元吉封為齊王,因建成年長,遂立為太子。但是在李淵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不僅參與策劃了太原起事,並在討伐群雄的戰爭中立功最大,所以高祖常常對他讚譽有加,使得建成、元吉心中十分妒恨。三人為爭奪儲君之位,矛盾也愈發激烈。建成與元吉二人聯合起來,假意設宴,邀秦王共飲,卻在酒中下了劇毒。幸好一隻燕子飛過,遺糞於酒杯之中,李世民才撿回了一條命。後來,李元吉又策劃讓自己的護軍宇文寶潛伏在寢室之內,待李世民隨從李淵至自己宅第時刺殺之,李建成恐事不果,加以阻止。元吉再施一計,謂李淵至終南山太和宮時,秦王必定隨從,若此時加害,方便得手。
據《舊唐書·列傳第十四》:
高祖將避暑太和宮,二王當從,元吉謂建成曰:“待至宮所,當興精兵襲取之,置土窟中,唯開一孔以通飲食耳。”
而在《舊唐書》中,太和宮謀害秦王一事,僅寫至此,不見下文。太和峪一帶流傳的“逃君坡,棗刺無鉤朕嗔言”的故事,則由此展開。
相傳,李建成與李元吉二人一直想謀害秦王李世民,隻因畏懼秦府猛將驍勇,故遲遲不敢興兵。終於有一天,高祖李淵準備去終南山太和宮避暑,並點名讓三個兒子隨從。皇帝出巡,隻能有禦林軍陪護,李世民自然不能帶著自己的部下。李元吉暗自得意,謂時機已到,對兄長李建成說:“到出遊太和宮的那天,咱們前腳一走,馬上派刺客跟隨,待至宮所,將秦王擒住,偷偷的困於地窖之中,隻留下一個小孔讓他透氣。回頭大家找尋秦王,咱們佯裝不知。風聲一過,再取其性命。”李建成聽聞,覺得此計甚當,頷首默許。誰知刺客動身之時,走漏了風聲,被李世民的手下秦瓊和尉遲敬德看在眼裏。二人雖然著急,卻又不敢貿然興兵,於是馬上派人遞密報給李世民。李世民剛剛到太和宮,還沒安頓下來,就接到了消息。驚恐之餘,暗自伏思,此番隻能悄悄逃走,若原路返回必定會遭遇刺客,須得另尋他路。於是,李世民翻過太和宮東嶺,取孤獨塬、白石峪一路潛逃。而白石峪中多生野棗,棗刺帶鉤,容易刮住衣服,李世民幾次三番地被鉤倒在地。最後,他仰天大吼:“上蒼啊!如果我是真命天子的話,請不要再如此戲弄我了!”話音剛落,白石峪棗刺的倒鉤全部變成了直的。李世民因此順利地逃到山下,由於害怕遭遇刺客,不敢回京,便在“皇帝禁苑”處躲藏起來。三天後,秦瓊和尉遲敬德找尋到他,將其接回了京城。李世民登基後,將太和宮改為翠微宮,於宮城左右兩側設立了秦瓊寨和敬德寨,並在宮中修建了龍田寺,以感念上天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