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超先生在《終南山翠微寺與雪村友梅》一文中,對雪村住持翠微寺的原因也提出了幾點可能:
雪村友梅雖也在江南霅川等地從高僧習禪與文人交結,但他後來還是來到當時日僧罕有涉足的陝西,這可能因為當時翠微寺還是香火甚勝的名刹古寺,在唐武宗會昌滅佛之後,特別是朱溫墟長安之後,長安大多佛寺夷為廢墟,而地處終南山之翠微寺尚無大的毀損,故而元代皇帝敕令雪村友梅住於此寺,此外,翠微寺在唐代多為名僧和詩僧駐錫之地,而雪村友梅亦擅長文學,是否為慕先賢之蹤而來,亦未可知。
前文提到,翠微寺是由唐翠微宮舍建而成。而自宋代以來,翠微寺事實上是指由上院永慶寺與下院嚴福寺合並而成的佛教建築群,這對於終南山甚至是整個西北地區來說,亦屬於大型寺院了。曾在翠微寺駐錫過的法琳、玄奘以及楚金等高僧,均是中國佛教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雪村友梅的到來,為翠微寺的曆史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色彩。後來,上院永慶寺慢慢化成了遺跡,所幸下院嚴福寺得以薪火相遞,至今仍傳唱著這位高僧對中日友好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凡是遊訪過翠微寺的人,均不免發出思古之情,雪村也曾作《九日遊翠微》詩,借重陽節登翠微嶺賞景一事,感懷身世:
一徑盤回登翠微,千林紅葉正紛飛。
廢宮秋草庭前菊,猶看寒花媚晚暉。
既蒙平反,又獲尊號,雪村友梅此時可謂是備極殊榮,而他並沒有忘記當初流放蜀地時所發出的“宴安雖可樂,艱阻備曾嚐;萬裏鷗盟在,長江日有航”的誌願,歸國的念頭越來越強。既然“入元參訪”的因緣已經結束,雪村便開始積極籌劃回國。終於,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五月,雪村友梅與日僧物外可什、天岸慧廣,元僧明極楚俊、竺仙梵仙、懶牛融等人一起於福州搭船,踏上了盼望已久的歸鄉旅途。
雪村友梅十八入元,四十歲歸國,在華二十二年。遊曆了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十一個省;登臨過東嶽泰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以及終南山、驪山、長鬆山、淩雲山、青城山、峨眉山、洞庭君山、廬山、金山、焦山、徑山、道場山等名山秀峰;渡過黃河、長江、湘江、閩江、錢塘江、濟水、渭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滹沱河、霅溪等大川麗水。對於曆史上眾多的西渡日僧來說,雪村友梅在華的行履範圍,是最為遼闊的了。五、歸國弘法德被五山
後醍醐天皇元德元年(1329)六月,雪村友梅順利抵達日本。因在元之時已聞師父一山圓寂後,其遺骨分葬在京都南禪寺大雲庵與鐮倉建長寺玉雲庵,遂欲在上岸之後前往祖寺建長禮拜師父遺骨。赴鐮倉途中,雪村偶遇老母,因見母親思子心切而臥病在床,於是留在家中侍奉。是年除夕,母親辭世,雪村作《己巳除夕》:“孤燈耿耿靈幃下,哭聽臨牆擊缶歌。”料理完母親的身後之事,雪村便徑直前往建長寺玉雲庵守護一山塔。
早在一山一寧赴日翌年(1300),晦岩居士金刺滿貞就曾邀其訪問信濃(今長野縣長野市)善光寺,並在諏訪郡(今長野縣諏訪市)開創白華山慈雲寺,迎請他為開山初祖。金刺滿貞曾任諏訪大社下社的大祝,為諏訪下社之最高神官,篤信禪宗,並長期在鐮倉參禪求法。一山圓寂後,金刺滿貞一直苦於尋訪高僧繼任慈雲寺住持,聽聞雪村歸國,便親自前往建長玉雲庵參禮。在金刺滿貞的請求之下,雪村友梅於元德二年(1330)四月九日出住慈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