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清茂(1262~1329),元代臨濟楊岐宗虎丘派鬆源係僧。字古林,號金剛幢,別號休居叟。樂清(今在浙江溫州)林氏子。十二歲依天台山國清寺孤岩啟禪師得度。及後,次第訪晤明州雪竇山簡翁居敬、南屏石林鞏、承天覺庵真。複從能仁寺橫川如珙禪師座下參禪,舉“雲門不起一念”公案有省,十九歲時即嗣其法。後歸國清寺,大德二年(1298)隱居天平山白雲寺,九年後遷至開元寺,又轉隱於虎丘山紹隆塔院,重拈雪竇重顯之百則《頌古》。皇慶元年(1312)再住開元寺,曾兩度奉旨開堂說法,因楊國公之請,蒙賜“扶宗普覺佛性禪師”之號。延祜二年(1315)移居饒州(江西鄱陽縣)永福寺。最後說法於建康鳳台山保寧寺。天曆二年(1329)示寂,世壽六十八。師晚年奉朝廷之命,列席金山大會,備受王臣大夫尊崇,士庶求法語者不下數千人。嗣其法者有了庵清欲、仲謀良猷、竺仙梵仙、月林道皎、石室善玖等人,其中,後二位為入元日僧。竺仙梵仙亦曾東渡日本,並開創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的竺仙流,因竺仙是古林的嫡嗣弟子,所以該派又被稱為古林流。古林清茂曾著《續宗門統要》一書,並有《古林清茂禪師語錄五卷》、《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二卷》等語錄行世。其墨跡較著名的有《別源圓旨送別偈》(泰定二年九月二日作)、《月林道號》(泰定四年三月望日作)、《馮子振保寧寺賦跋》等。
據《竺仙和尚住建長寺語錄》記載,當時在保寧寺從古林清茂禪師受學的入元日僧多達三十二人。雪村友梅此時已入元整整二十年,其特殊的經曆與深厚的漢學才識使得他成為日僧中的佼佼者,深受古林禪師的器重,並親自書偈贈之:
道人海外來,曆涉幾艱阻。
不唯淩駕驚,益遭世網苦。
脫身萬死中,克誌在佛祖。
有如百煉金,繞指色可睹。
由於受到古林清茂禪師的青睞,雪村友梅的名聲大增,其蒙冤受苦卻依然克誌佛祖的事跡被人們廣為傳唱。終於,元泰定四年(1327)秋,雪村得以平反昭雪,大赦被釋。
歸國後,雪村也常常讚揚古林清茂禪師的功德,積極倡導刻印有關他的語錄,並為刊行《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作募緣疏:
古林和尚平生語要,奚翅充棟汗牛,而世得傳者如海一滴耳,其殘膏剩馥,人得味之,如甘露之灌腸沃胃,不知厭也,瑪侍者昔遊海外,傳之而歸,意欲鏤板與諸好事者共之,其功既繁,其費不少,輒持短疏,遍扣英檀,慨然樂施,則與夫佛性禪師同一勞侶也。
龍象眾集,結龍藏於畢缽岩中;鳳凰台空,傳鳳鳴於扶桑國裏,是宜佛祖芳猷之不墜,豈非古今作者之同途,遺簪墮珥印中提,拔楔抽釘機盡妙,片言行四海,跳出尋常葛藤窠;一字直千金,喚回多少擔板漢,隻憑毛錐子,扶起金剛幢。
天曆元年(1328),元文宗即位,聽聞雪村友梅經曆,深為感動,遂特賜“寶覺真空禪師”尊號,並請往長安翠微寺任住持。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記述,史冊留名的入元日僧多達二百二十餘人,對於有德譽的,元政權會加以禮遇。例如,以“寶覺真空禪師”賜給雪村友梅,以“佛惠智鑒大師”賜給月林道皎,以“真覺廣慧大師”賜給大樸玄素,以“圓通大師”賜給鐵舟德濟:令龍山德見住在龍興的兜率寺,雪村友梅住在長安的翠微寺,約庵德久住在嘉興的圓通寺,無我省吾住在建康的牛頭山等等。在這些人裏麵,雪村友梅是唯一一位被特賜尊號並請住西北地區大寺的日僧。也許,將雪村友梅請往曾經流放過的翠微寺任住持,包含著元政權對他的一種懺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