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愈,雪村又開始了遊訪之旅。蜀地的富饒、山川的秀麗以及友人的關懷使他的心情更加愉悅,甚至吟出了“此景無此客,獨吾開心顏”的詩句。在雪村的詩下,元代成都的景象得以窺見:“苔封石鏡照無光,草沒琴台弦莫續”反映出宋元戰火遺留下的烙印;“橋梁架壑虹蜆背,城郭麗錦煙霞間”,“錦裏風光中自數,湘山秀色裏誰眠”,“汪洋磅礴但元氣,天府雄深神物慳”,“西南足元氣,融結川與山”,“鄉雲自如綿,祥光圖畫間”等等的詩句又描繪出天府之國的雄壯與蓬勃的生機。我國現存古籍文獻關於元代成都的記載很少,雪村友梅的詩則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唐玄宗時,詩人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入蜀,營建茅屋而居,後人稱“杜甫草堂”。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餘首。同樣寓居成都的雪村,也曾於公元1323年作《癸亥春晚》詩寄懷於“詩聖”:
山人誇我碧山幽,曾倚瓊欄十二樓。
翠壁岡風鄉月轉,綠灣流水落花浮。
麻姑道應環中妙,杜老詩新意外求。
勝概會心心已足,冷然何必跨昆丘。
在成都居停四年後,雪村友梅又思遠走。友人聞訊相送,雪村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雪山吟留別錦裏諸友》一文:
我愛雪山雪,
堆銀沙萬仞之□嵲,
顛倒春風吹不銷,
今古高寒太清絕。
又愛雪山雲,
披絮帽一片之輪困,
追隨元氣聚複散,
乾坤廓落何邊垠。
雪可尋,雲可伴,
誰雲無語難相歇。
雪山山下雲邊村,
思君明月愁黃昏。
除前文所述詩僧石橋外,雪村友梅在蜀地還結識了樸庵、鑒堂、翯野、東丹和了然等僧人,以及趙顏啟、周別駕、李公叔、支文舉、王州判、周勝夫、牟無息等名士。他們之間也多有酬唱之作,如《再韻石橋》、《三韻寄樸庵》、《寄別李公叔》、《寄王州判》等等。雪村的詩集裏麵,僅寫給石橋的詩就多達二十首。有次翯野因病臥床不起,還寫信安慰雪村,雪村收到信後極為感動,回詩感謝曰:“病起春城興不淺,作詩乞我東浮航。”據《雪村大和尚行道記》載,雪村友梅的漢學才識為蜀地的許多官員和大儒所賞識,他們紛紛將自己門下比較出眾的弟子送到他那裏進修。而雪村為人謙和,平易近人,按他自己的說法便是“眼中無貴賤”。所以,除學士之外,平常百姓也跟他來往密切。如某石匠為鐫刻所需,冒昧請他贈詩,雪村毫不推辭,寫下《鐫匠求詩》七律。畫師閻某請他為其作品《春岩軸》題詩,雪村也欣然接受。《岷峨集》中記載的他為官員、書生、僧道甚至老翁等等各類人物的贈詩舉不勝數。
在孫東臨、李中華編著的《中日交往漢詩選注》中收錄了雪村友梅的詩作八首,其中五首是贈予蜀地友人的:
再韻石橋
道人心性絕迂疏,不學雕蟲巧媚時。
興發天心巧月脅,盡收星鬥入新詩。
三韻寄樸庵
與君淪落錦江橋,欲教歸程我更遙。
秋看丹丘紅葉亂,月明蒼海碧天寥。
寄別李公叔
山城宿雨霽曼高,萬斛炎歊一戰鏖。
吟到峨間中夜月,夢隨巴激半江濤。
我方無事學蟲篆,君亦有官如馬曹。
話別西風煙棹遠,青雲他日望英豪。
寄趙顏啟
籍籍香名趙倚樓,晚唐詩壘獨贏籌。
華風不與君家隔,好句何妨子細鎪。
蕙帳曉煙無怨鶴,錦江春水有盟鷗。
百年利椽真難助,莫怪先生罷官遊。
寄王州判
耿世文章自有宗,鵜膏百煉淬詞鋒。
佐州先試判花手,蒞事全無芥蒂胸。
江帶青衣秋漲綠,城連白帝晚煙濃。
知公政簡多吟興,還許詩僧一笑逢。
元泰定三年(1326)初,雪村友梅離開成都至臨邛,又過平羌,於二月抵達樂山,居停近半年。在樂山時,雪村曾遊淩雲山天寧閣,禮樂山大佛;還曾品嚐荔枝,在三江口觀水漲。同年八月十四日,雪村離開樂山,於第二日抵達犍為,夜泊清水溪。至十九日即抵達重慶,並停留了二十多天。同年秋末冬初,雪村又抵雲陽,後過三峽入湖北,離開了蜀地。
四、特敕尊號 請住翠微
泰定三年十一月,雪村友梅由城陵磯入湖南,遊洞庭湖,上君山,繼而遊湘江,至南嶽衡山,登祝融峰。結識了鄉友、半雲、太虛與郭戶曹等人,寫下了《冬日遊君山》、《上祝融峰》等詩。泰定四年(1327)春,雪村又至江西廬山參訪,居住半年有餘,與為侍者、果侍者、腴知客、遠維那同為道友,與潛用剛結為至交。是年九月,至建康(今南京)風台山保寧寺參謁古林清茂禪師,秋季抵鎮江,並作《焦山》、《金山》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