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村檀幹園宏村汪順風宅水園屯溪老街,有著上百年地商業曆史,至今仍然是屯溪重要商業區宏村承誌堂內天井,木雕敷以金粉,精美華麗徽州有著大量私墊,書院建築也很多,著名的有宏村南湖邊的南湖書院、“紫陽書院”、“竹山書院”等。明代徽州56萬人口就有書院52所,學堂家塾462所。明代以後,因科舉人仕的徽州人成批出現,同一村落“一門九進士,同胞兩翰林”及“父子尚書”已不鮮見,很多名重朝野的高官鴻儒便出自徽州。

徽州重禮法,在建築上表現為大量興建祠堂和牌坊。祠堂是宗族的核心,徽州多宗族集落,所以祠堂特別多,等級也特別高。比如呈坎村的羅氏宗祠後堂的寶綸閣,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11開間,麵闊29米,進深10米,構件遍飾雕飾,尤以寢殿梁架上的彩繪為罕見的民間彩繪珍品。而西遞的胡氏宗祠敬愛堂,兩院三廳,空間寬敞肅穆、梁柱碩大嚴整、雕飾精致華美,和其他宗祠一樣,它們的地位、體量、麵積都是全村最高的。宗祠在徽州的村落裏,既是建築上的中心,也是宗族村民精神上的中心。宗族的祭祖儀式、重大決策、各種獎罰都在這裏進行,今天的宗祠在徽州古村落裏也是一種特別的景觀。

牌坊維係的是宗族和君王之間的禮。徽州的牌坊數量和質量都名冠全國,僅歙縣就有94座牌坊,其中貞節牌坊34座。這裏的牌坊在空間上起到門的作用,或標識人口、或分隔空間,靈活多變。西遞村口的牌坊三間四柱五樓,高達13米,是最高等級的牌坊,為明萬曆神宗皇帝朱翊鈞(1563~1620)賜給胡氏族人膠州刺史胡文光(生卒年不詳)的。現在徽州最大的牌坊群在棠樾,共有7座,在村邊開滿油菜花的田野裏靜靜地立著,那龐大的規模、精美的雕刻、含義深遠的銘文,述說著家族曆史的榮耀和滄桑。

技與藝的徽州——“三雕”和園林

徽州的“三雕”(木雕、磚雕、石雕)技藝精湛,聞名中國;更為特別的是,徽州三雕用於建築,總能非常巧妙地和建築的室內外構件、裝修相結合,為建築增色,同時也凸顯了自身。建築的門罩、梁頭、漏窗、隔扇,無不做工巧妙。精美絕倫;而其可貴之處在於,徽州三雕從不濫用技藝,總是在點睛之處小心使用,連雕刻本身也是重寫意刀法,不一味追求逼真,在樸素中顯出華美,在粗獷中襯托纖細,堪稱上上品。

徽州的木雕一般不用彩漆,隻塗桐油;木雕中最講究的用銀杏、楠木等名貴木材,這既避免了油漆影響細部的雕刻效果,更表現出木材的高貴和天然的紋理之美。

石雕多用黟縣盛產的“黟縣青”石料,質地堅硬。紋理細密、光澤溫和,多采於黟縣西遞、美溪等山上。徽州建築不僅大門、牌坊等很多地方用石雕,令人叫絕的是大量地使用整塊石料雕琢鏤刻而成的花窗,其圖案疏密有致、造型剛柔相濟,造成內外通透的空間效果和精美生動的裝飾效果,趣味無窮。

徽州磚雕用徽州盛產的質地堅細的青磚雕刻而成,廣泛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等處,成為徽派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徽州不僅僅工藝技術發達,更是由技術而藝術,在文化和技術的帶動下,整個藝術也高度發達。例如徽派的戲劇和繪畫,特別是新安畫派的畫家,從清初的弘仁(1610~1664)、查士標(1615~1698)直到現代的黃賓虹(1865~1955),潑墨山水、造化自然,推動了中國畫的發展;畫家的品味、風格以及表現手法也極大地影響了徽州的建築、園林藝術的風貌、構圖和布局。

徽派園林作為徽派建築的一個重要代表,以徽派盆景、水池、綠化而獨具特色,它廣泛分布於尋常百姓的堂前屋後,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歙縣唐模村的水口園林“檀幹園。就是著名的徽州園林,有“小西湖”之稱,是清初徽商許氏為使老母能領略杭州西湖的風景而建造的,它小巧精致,汲取了江浙園林的建築手法。黟縣碧山的“耕讀園”將水光山色融為一體,書房前水院中菱葉青翠,牆外是開闊的稻田,耕讀二字不言自明。宏村李書明宅水園位於正房後側,出抱廈探入不大的水池之上,寶綸閣簡樸的“美人靠”和放著徽派盆景的石欄杆、粉牆上的磨磚花窗相映襯,充滿了鄉土田園氣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