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的兩側是居民的住所,大門以內屬於家庭的私密空間。私密空間的迎送、祭拜酬謝神明的儀式是以家庭自己的力量來舉行的。借神力逐鬼驅魔,是每個家庭的意願。

大門在民居中有相當大的作用。舊時隻要瞧瞧大門,就知主人的身份地位:有錢有勢的人家總是鋪張揮霍地修建大門,而貧苦人家則盡全力使大門不顯寒磣。

大門是家庭的防禦重點,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防鬼”。人們相信人死為鬼,要在地府受閻羅王審判,並依前世的修功造孽而決定超生輪回或打進地獄受罰。打入地獄的鬼代表人性惡的一麵,又因鬼已通過死亡關,其超能秉賦又成為人間災禍的源頭。相傳除夕和年初一是鬼的活動高峰期。

鬼和人相比,能量要大得多,但它們也有自己的活動規律和懼怕的事物。傳統民居有完整的“禦鬼安全係統”如大門上有鋪首,做成神獸的麵貌,鬼見了就想到閻羅王的武士,馬上嚇跑。為加強禦鬼的能力,春節前夕門上還要貼桃符或門神,對厲鬼來說等於加派重兵防守。為防萬一,門內還有影壁或屏門等設施,可將厲鬼完全阻擋在門外。

人們同時又要歡迎神明進駐,所以大門的喜慶裝飾又特別多。鬼並非都是壞的,因為人都會死,長輩親人死後也會成鬼,都將轉為祖靈。春節期間,大門的喜慶色彩特別重,張燈結彩,春聯門錢,一方麵是為了討好神明和自家的祖靈,同時也為節日喜慶增色,並向四鄰炫耀。

春聯的起源是懸掛桃符,先民相信鬼怕桃木,《戰國策·齊策》即有“桃梗”的記載。據《山海經》描述,黃帝曾立大桃人以禦凶。普通人家立不起大桃人,隻是用桃木做成寬約一寸,長七八寸的桃板,懸兩塊在門上,並書寫神荼、鬱壘二神之名以保平安。五代時,後蜀地區開始流行於桃符板上寫聯語,至明代則以紙代桃板,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春聯。所以春聯不僅是喜慶裝飾,也是威嚇鬼怪的鎮邪之物。

在門楣上張貼門簽作為吉祥裝飾物的風俗從宋代就出現了,當時門簽的數量還與家長年齡有關。清代的門簽多以紅紙或彩紙剪刻,吉祥語鐫於其上。門簽又叫“掛千”、“掛簽”、“掛錢”。一般門簽長一尺,寬七寸有餘,四周鐫有圖案,一個門簽上寫一個字,組成“五穀豐登”、“吉祥有餘”之類的吉祥話,門簽的下麵呈穗狀。若是門上貼了五張,中間多是“壽”或“福”字。

春節期間還有掛門錢的習俗。“門錢”是用五色紙鐫剪成一串串銅錢的式樣,年初一清晨懸掛在門楣上,迎風招展,表現了主人祈望新年發財的願望。這在錢莊、店鋪、旅棧、手工業作坊等處最常見。

舊時的春節,從街道到家庭,有戲看、有遊行、有祭祀、有家宴,到處是張燈結彩的喜慶氣氛。傳統的建築空間為傳統慶祝活動提供了適當場所,而傳統慶祝活動又充分凸顯出傳統公共建築和民居建築的空間功能,彼此相得益彰。因此,傳統民居是和舊時的生活方式融洽無間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