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是家庭內部的開敞空間,有嚴格的私密性,但同時又在上天的完全監視之下。春節期間在院落中舉行的活動都是家庭性的。由於正值寒冬,所以院子中舉行的活動較少。江蘇一帶,除夕夜有在院內畫米囤的習俗;用石灰粉在地上畫上糧食囤,周圍畫上戟矢或元寶的形狀以祈年禳災。

有些地區在除夕夜舉行“跳火”:在庭院中燃起火,把舊掃帚丟到火裏燒掉,象征除舊迎新。婦女要把催塵杆上的綁紮用品丟在火裏一起燒掉。“催塵杆”是臘月二十四日前後用甘蔗葉或稻草在長竹竿上綁紮,拂掃房梁上灰塵的用具;燒了之後便意味著徹底除舊。然後闔家老少口中念著“今年好過年”,再依長幼之序挨個跳過火堆。之後再將取暖用的小烘爐和火籠拿來,置炭火於其中取暖。口中念“夾金又夾銀,新年都有春(存)”等吉祥語,再拿回臥室,小烘爐藏床下,火籠置床上,據說能祛魈驅祟。

廚房也是新年慶祝活動的重點之一。舊時的廚房除爐灶外,要堆柴草、儲糧食、擺水缸,因而空間不小。在廚房卜年是四川東部的習俗:大夥在除夕夜人靜時掏淨爐灰,安上鐵鍋,將鍋內仔細擦抹得幹幹淨淨,蓋上鍋蓋。年初一清晨再打開鍋蓋看,看看鍋裏有沒有多出器物,以出現器物的種類和多寡來占卜這一年的時運和收成。

迎新灶則是普遍流行的風俗。人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行當都有一種神掌管,掌管廚房的神仙就是灶王爺。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燒掉舊的灶王爺畫像,表示送其回府,稱為“祭灶”或“辭灶”。除夕夜時,再於廚房準備香燈、點燃楮錠,於廚房門口放鞭炮,叫“接灶”。隨即鄭重貼上新的灶王爺像,神像兩側還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地報平安”之類的對聯。貼好了神像,還要繼續焚香、燃燭,有的地區還以米粉丸祀灶神,直至初五。

除了在廚房中布置灶王爺神像,北方有的地區在廚房水缸旁牆上貼“缸魚”的年畫。畫中心是一條金鱗的黑鯉魚,背景為深綠色,有的還畫上荷花:如此當打開水缸蓋時,水麵便會映射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缸水的微波,使人感到魚在水中遊動,構思巧妙。人們借“魚”和(餘)同音,寄托“年年有餘”的願望。

有些南方地區在除夕夜時,將水缸盛滿水,又將米團製成的元寶、如意年糕和一碗堆尖的飯放入米缸;水缸、米缸外麵部貼上寫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的紅紙,稱為“缸缸滿、甕甕滿、滿米缸”。等到正月初五,再開米缸觀察米飯,假如碗中見水,意味著新歲多雨;假如米飯變幹,則預示著新歲多晴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