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堂是傳統民居的中心,是民居建築中最高大寬敞、裝飾最好的空間。春節的家庭慶祝活動大都集中在自家廳堂舉行。廳堂中的祀神祭祖是春節家庭慶祝活動的重點之一。

奉祀神明,是因神明能洞察秋毫,明辨是非,保護清白。祭拜祖先,是認為人是永生的,死後並非化為烏有;生者是魂魄的結合體,而死者是魂魄的分離體。這是一種原始宗教信仰,世界上的大多數民族都走過這一曆程。古代埃及法老王,也是相信人死之後,自己在人世間的種種生活原貌可以繼續存在,靈魂可以自由往來。

中國人認為人死後魂氣歸於天為陽,而形魄則歸於地為陰。死去的先人精神仍然存在,並依世俗生活方式存在於鬼神世界。神鬼與活人一樣有衣、食、住、行之需,陽間後人應負責供應過世先人的物質需求。隻有滿足了過世先人的需求,才會得到保佑。假如祭祀物質十分豐富,祖先還可將多餘物質與其他神明分享,使神明庇蔭後代得福、得財、得運。

祖宗牌位設在廳堂正中,有多種陳設方式。一種是在廳堂中間用飛罩或落地罩的形式,將廳堂分為前後兩部分。“罩”是一種視線未被完全阻擋的隔幕,以之襯托祖宗牌位,有如戲台的帷幕,可烘托出莊嚴神聖的效果。還有一種陳設方式是將牌位置於牆正中的壁龕中,有的壁龕做得較大,壁龕四周用石灰塑成凹凸狀裝飾,或以木料雕刻裝飾。壁龕下方的前緣,還做成突出的形狀,像是舞台台口般,也是烘托氣氛的表現。

祖宗牌位下方是既高又大的神龍案桌,神龍案桌的前方是大條幾,大條幾前方是八仙桌,八仙桌兩側各放一把靠背椅。這是廳堂家具擺放的常見形式,當然,也因各地、各家經濟情況和習俗的不同而有變化。

祭祀時,家庭成員的站立要嚴格按照昭穆之製的原則排列。其順序是:父居中,左則(東側)從裏至外依次是長子、三子、五子等,右側(西側)從裏至外依次是次子、四子、六子等。長幼有序,倫理分明。

祀神祭祖於除夕夜通宵達旦舉行。中原一帶過了初一的四更就忌聲響,五更祭神時不能喧嘩,講話必須悄聲細語。等到迎神饗廚時,大家都要屏住呼吸,捕捉寂靜中的一絲聲響;一有聲響,就代表神明或先人來動勺饗廚了。此時若聞雞鳴,則是吉祥的表征,預示來年六畜興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