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過兩晉、南北朝陸續傳入的垂足而坐的起坐方式和適應這種方式的桌、椅、凳等,到兩宋時期,曆時已達千年,終於完全改變了商周以來的跪坐習慣及其有關家具等。這時期桌、椅等日用家具在民間已十分普遍,同時還衍化出很多新品種,像圓形和方形的高幾、琴桌與床上小炕桌等。

在房屋的技術與藝術方麵,由於材料和技術的進步和房屋功能及社會意識的改變,互為因果地促進宋朝藝術風格朝著柔和、絢麗的方向發展。從唐代遺留下來的房屋與宋代木構房屋相比較,這種發展的趨向是十分明顯的。

遼代基本上繼承了唐代簡樸、渾厚、雄壯的風格。在整體和各部分的比例上,鬥拱雄大碩健,簷出深遠,屋頂坡度低緩,曲線剛勁有力。細部手法簡潔樸實,雕飾較少。這就使遼、宋房屋有迥然不同的形象。

與南宋約略同時的金是遼和北宋建築的繼承者,因而在建築藝術上,揉合了宋、遼建築的特點。在外形比例上,開間比例已成為長方形,柱身很高,鬥拱用材大體與北宋相同,出簷也很遠,屋簷曲線雄勁有力,但由於開間和柱、枋、鬥拱的比例不同,總的風格也自然與唐、遼不同。

這時期的建築裝飾絢麗而多彩。如欄杆花紋已從過去的勾片造發展為各種複雜的幾何文樣的欄板。室內“徹上露明造”的梁架、鬥拱、虛柱(垂蓮柱)以及具有各種欞格的格子門、落地長窗、闌檻釣窗等,既是房屋功能、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又發揮了裝飾作用。其中門窗的欞格花紋除常見的之外,在金代的房屋中,常有構圖富麗的三角紋、古錢紋、球紋等窗欞雕飾。室內天花使用平的較少,而各種形式的平和藻井的數量則有所增加,其構圖和色彩也極為富麗。這時期的小木作不僅雕刻精美,而且富於變化。彩畫方麵,繼承了唐代遺風,在梁枋底部和天花板上畫有卷草、鳳凰和網目紋等圖案。顏色以朱紅、丹黃為主,間以青綠。北宋彩畫隨著房屋等級的差別,有五彩遍裝、青綠彩畫和土朱刷飾三類。其中梁額彩畫由“如意頭”和枋心構成,並盛行退暈和對暈的手法,使彩畫顏色的對比經過“暈”的逐漸轉變不至過於強烈,在構圖上也減少了寫生題材、提高設計和施工的速度,適合於大量建造的要求。後來明、清二代的彩畫都是由此發展而成的。

總之,由眾多的實例和各種彩畫中可以看到,從北宋起,民居的風格都向秀麗而絢爛的方向轉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