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民居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在構造和藝術造型上已趨向於規範化。但在鄉村的宅舍還比較簡陋,有些是牆身很矮的茅屋,有些是以茅屋和瓦屋相結合,構成一組房屋。城鎮的小型宅舍多使用長方形平麵,梁架、欄杆、欞格、懸魚、惹草等具有樸素而靈活的形體。屋頂多用懸山或歇山頂,除草葺與瓦葺外,山麵的兩廈和正麵的庇簷則多用竹蓬或在屋頂上加建天窗。轉角屋頂往往將兩麵正脊延長,構成十字相交的兩個氣窗。稍大的宅舍,外建門屋,內部采取四合院形式。有些院內蒔花植樹,美化環境。王希孟《千裏江山圖》所繪宅舍多處都有大門、東西廂房,而主要部分是前廳、穿廊、後寢所構成的工字屋,除後寢用茅屋外,其餘覆以瓦頂。另有少數較大宅舍則在大門內建照壁,前堂左右附以夾層。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大中富戶宅舍生活情況,並且一直影響到後來的明、清時期的民居風格。蒲鬆齡故居始於明代,可以說這種風格是明代的代表宅舍,宋代民居的延續。

貴族官宦的宅第,在外部建烏頭門或門屋,而後者中央一間往往用“斷砌造”,以便車馬出入。院落周圍為了增加居住麵積,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因而四合院的功能與形象發生了變化。這種宅舍的布局仍然沿用漢以來前堂後寢的傳統模式,但在接待賓客和日常起居的廳室與後部臥房之間,用穿廊連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麵,而堂、寢的兩側並有耳房或偏院。除宅第外,宋朝的官署居住部分也采取同樣布局方式。房屋的形式多是懸山式,飾以脊獸和走獸。北宋時期,雖然規定除官宦宅第以外,不得用鬥拱、藻井、門屋以及彩繪梁枋,以維護封建等級製度,但事實上有些地富商甲並不完全遵守。

宋朝私家園林隨著地區的不同,具有若幹不同風格。北方園林,一般規模較大,具有別墅性質,引水鑿池,盛植花卉竹木,雖累土為山而很少疊石,且僅建少數廳堂亭榭,錯落於山池林木之間,整個園林富於自然風趣,同時這時期園林利用自然環境,采用借景的手法也是一個重要特點。而一些宅園,則規模都比較小,且借用江南造園的手法,在布局上是“值景而造”。同時園中建築較多,盛植牡丹、芍藥,並且疊石造山,引水開池,競為奇峰、峭壁、澗穀、陰洞等,都是江南園林的特點。賞石之風到宋朝更為普遍,往往庭院中置一二塊玲瓏透漏的太湖石以供玩賞。不少文人、畫家參預園林的設計工作,因而園林與文學、山水畫的結合更加密切,形成了中國園林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後來明清兩代園林的基本風格和疊石、理水以及大量建築用於園中等手法,就是在這種造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十笏園的宅園雖始於明代,但其庭園的手法與風格與此完全吻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