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東魏時期,根據磚刻資料,貴族宅第的正門已出現廡殿式的屋頂和鴟尾,圍牆上有成排的直欞窗,牆內建有圍繞著庭院的走廊。當時有不少貴族官宦宅舍為寺,不難想像這些宅舍是由若幹大型廳堂和庭院回廊所組成的。不過當時鴟尾原僅用於宮殿,對宅舍來說,不經特許是不得使用的。從雕刻中又可以看出,有些房屋在室內地麵布席而坐,也有在台基上施短柱與枋,很像用此兩者構成木架,再於其上鋪板與席。牆上多數裝設直欞窗,懸掛竹簾與帷幕。

在這個時期,自然式風景園林有很大發展。北魏末期,貴族們的宅第後部往往建有園林,園中有土山、釣台、曲沼、飛梁、重閣等。同時,疊石、造山的技術也有所提高,或重岩複嶺,或深溪洞壑,有若自然。一些士大夫標榜曠達風流,愛好自然野致。在造園方麵,聚石引泉、植林開澗,企圖創造一種比較樸素自然的意境,這種新風尚對當時園林和苑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這時期的室內家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麵,席坐的習慣仍然未改,但傳統家具有了很大的發展。如睡眠的床已增高,上麵還加床頂,周圍施以可拆卸的矮屏,即後來發展為羅漢床,如曆城縣展村翟宅的羅漢床就是這種床演變發展的結果。起居用的榻已加高加大,下部以壺門作裝飾,人們既可以坐於床上,又可垂足坐於床沿;床上出現了倚靠用的長幾、隱囊和半圓形憑幾(又稱曲幾);兩摺四牒可以移動的屏風發展為多摺多牒式。此外,東漢末年傳入的少數民族的胡床逐漸普及到民間,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椅子、方凳、圓凳、束腰型圓凳等。這些新家具對當時人們起居習慣與室內的空間處理發生了一定的影響,成為唐代以後逐步廢止席地而坐習慣的前奏。

這個時期宅舍的技術、藝術成就缺乏充分的證物,但從文獻、雕刻和壁畫中,可以看出在大型宅第的組合中,回廊盛行一時,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特點。而木結構形成的風格,大體來說,房屋構件在兩漢的傳統上更為多樣化,不但創造若幹新構件,而且它們的形象也朝著比較柔和精麗的方向發展,如台基外側已有磚砌的散水。柱礎出現複盆和蓮瓣兩種新形式,如定陶縣陳集鎮穀宅的蓮瓣柱礎就是這一時期典型的遺物。在室內,多數用複鬥式藻井。鬥八藻井見於敦煌彩畫中。天花除方格與長方格平外,還有用長方形平構成人字形頂棚的。根據壁畫,當時房屋的天花和藻井繪有五彩繽紛的彩畫。蓮花是南北朝時期房屋上最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盛開的蓮花用作藻井的“圓光”,蓮瓣用作柱頭和柱礎的裝飾,柱身中段也用蓮花作成“束蓮柱”。連續不斷的枝條兩側岔出彎卷枝葉的卷草紋,從漢朝到南北朝繼續使用,在這基礎上發展為唐朝盛行的卷草。

從南北朝的雕刻和壁畫中,可以看到各種裝飾的處理手法和風格不斷在發展。概括地來說,房屋和裝飾的風格,最初是茁壯、粗獷,微帶稚氣,到北魏末年以後,呈現出雄渾而帶巧麗、剛勁而帶柔和的傾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