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錢就是力量(3 / 3)

我們的交通狀況自改革開放以來有了極大的改觀,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美國的高速公路密如織網,遍布城鄉,所有的道路車輛如同穿梭,將諾大的美國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有的高速公路收費的很少,即使收費的路口也是計算機掃描,高效快捷。所有的加油站都看不到工作人員,一律都是司機持卡自己加油,安全、方便、高效。美國的空中航線也極為普及,遍布美國的各個角落,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飛機場,所以距離稍遠的地方人們一般乘飛機出行,飛機票的價格比我們要低很多。所以美國人出行乘坐火車的比較少。日本和美國又不同,日本的國土比較小,乘坐飛機反而不方便,所以日本的鐵路交通異常發達,全部線路實現自動化。從買票、剪票、存包等等都是自動化,象征高度物質文明的現代超長鐵路公路兩用大橋,將日本的四個小島聯結成一體,多層立體交叉道路、磁懸浮列車、高速的新幹線,車廂內一塵不染,列車運行既平穩又舒適,而且噪聲又小。坐在車上領略著窗外的風光,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至於說到現代通訊、網絡,我們就更是不能比。美國的很多家庭都是一人一部電話,有的家庭甚至一人一部電話都不夠了,為了上網甚至還要預備出用於上網的電話……

我們無意在羅列這些數字和種種的現象,因為你們知道的可能比我們知道的還要多,其實我們羅列這些東西的目的就是要說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國家要發展,要實現高度的物質文明,要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金錢一切就都是空談。

4.警察和小孩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金錢通過我們的愛心將陽光、自由、文明、幸福撒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們的國家日益走向富裕,人們的生活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當我們進行縱向比較的時候,我們完全有理由驕傲和自豪;但是當我們進行橫向比較的時候,我們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就顯得非同尋常了。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地區的生活還不如美國三四十年的水平。

物質決定意識,這是不可否認的真理。兩手都要硬,就是說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好,不能手軟。

但是,精神文明我們搞了多少年,當我們走出國門去看一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空洞的說教在很多的時候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在物質文明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片麵地強調脫離實際、脫離現實的精神文明是沒有根據的。就像我們當年搞人民公社,搞共產主義大食堂一樣,人們的溫飽都是問題,幹了活都拿不到錢,還怎麼實現按需分配呢?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共產主義”,也是要以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為前提。所以我們說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沒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絕對是空談,是無本之木,是無源之水,是空中樓閣。

在一本書中看到陳祖芬寫的這樣一個故事:

在多倫多遠郊的一方空地上,停了一輛警車。一個兩歲小孩奶聲奶氣地喊叫著,用雙手拍打警車的門。他媽媽給他塑料的奶嘴也不要,哭鬧著就是要進警車。

那警車一方藍,一方白,一方紅,三色冰淇淋一樣鮮豔好看,怪不得小孩不肯離去。

警察也在車旁笑著看小孩。他高大憨厚,笑眯眯的眼睛裏灑下一片暖暖的善意。他抱起那小孩,放在車頂,感覺裏,好像NBA籃球賽中,球員把籃球放進球筐那麼居高臨下。小孩掛著淚水就笑了,笑得大張著嘴,流著冰糖樣透明的口水。

小孩在警車頂上圍著車燈爬來爬去,好像那車頂是兒童遊樂場。警察站在車旁做保護,好像遊樂場的服務員。警察的形像常常就是國家的形象。這就是加拿大!我取出照相機正要拍照警察和小孩,警察謙遜地躲開。我邀他一起拍照他立刻就走過來。

告別了警察和小孩,我們的車開進一個陌生的小鎮,我們得問一下路。在車道上很少有問路的——你停車問路,後邊的車就不能開了。小鎮車少,但後邊也有了兩三輛。後邊那輛車裏,一男士輕悠地拍打駕駛盤,好像你們要問就問吧,決不按響喇叭催你。我想起在國內流行的一句話:一份好心情。好心情是一份教養、一種素質、一種全社會締造的氛圍。

我們在小鎮隨便走進一家商店。

這家布店,賣一方小花布,很好看,我想或可用來做洋娃娃。牌上寫著一元錢四條。我挑了四條去交款,對方說不對,一元錢十條。我說那上邊寫著一元錢四條。對方說你再去拿六條,我說不,一元錢就是四條。對方說剛剛改成一元錢十條了,那牌子上還沒改。

這樣一個私家小店,就一個婦女。

顧客自己願意拿四條就交一元錢,本來她收下錢也就行了,所謂四條還是十條,還不是她自己訂的。然而她就像恪守法律那樣恪守自己製定的價規。

又進一個私家小店,有一半是舊物。

舊物獨有的品味往往新商品很難具有。

一種小碟,玲瓏精巧,上邊貼著條:一元。兩隻疊在一起,我拿了一隻。交款時,店主叫我再去拿一隻。我說我隻要一隻。店主說一元兩隻。我說這條上寫著一元一隻。店主說這碟兩隻疊在一起收一元。哦!像這樣誠實的國民,還需要警察嗎?

不過,正是有這樣的國民才有這樣的警察;有這樣的警察就有這樣的國民。

然而,這樣的警察,這樣的國民,是靠什麼力量使然的呢?簡單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是物質文明積累到一定水平之後的必然結果,是人們金錢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的水漲船高,是馬克思物質決定意識理論的最直接的體現。

其實,類似的事情如果你到國外去轉一圈,你看到的新鮮事可能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可能一代人兩代人都學不會。為什麼,就是我們的物質基礎還沒有達到那種水平。比如在德國大學的學生宿舍,宿舍裏共住16個人,三個外國人,其餘全是德國人,每人各處一室相處很好,誰有什麼困難提出來,就會有人主動幫助你。如果有人來串們,鈴一響,大夥爭著去開門,雖然不認識,也熱情地引進來,領給他要找的人。電話公用,誰用了誰登記,自己簽上名,一月一結賬,合計話費與整部電話實際費用相差無幾。有時打完電話忘記登記了,過後有人提醒,趕緊去補記上,並表示歉意。學生每月開一次會,討論的問題常常是怎樣省電,是一直點著燈,還是人走燈滅,人來燈開。還討論怎樣節省暖氣,是早上開窗前放氣省還是開窗後放氣省,其實這些東西省與不省,與他們每月的房租毫無關係,討論完全是自發的。燦爛的文明之花就是這每一個人的自覺行為中絢麗地開放,將整個德國裝扮得潔淨無比,美麗異常。

我們大學裏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在我們的大學裏,我們的大學生甚至要自己手裏拎著電話去打電話,因為公用電話不知被誰拿到了自己的家裏,裝上一個沒有一個,最後大家隻好自己拎著電話去打電話,可謂校園一景。在我們的寢室裏,當大家都已經睡下的時候,如果有同學回來,有時你敲一晚上的門也沒有人理睬你。雖然我們的國家能源緊缺,但是,我們在學生的宿舍裏看到的卻是長流水,長明燈。雖然我們的國家每年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但是我們在大學的食堂裏看到的卻是大米飯、饅頭被慷慨地到進泔水桶裏,沒有人養成吃不了兜著走的良好習慣,人們已經養成了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惡習,窮大方、窮講究、窮幹淨,愈是沒有錢卻愈是要裝出一種有錢的樣子。人們仿佛都在忙著大事,但是堆在走廊裏的垃圾一個星期也沒有人去送走它。雖然這不是什麼大事,但是我們這些受高等教育的同胞們尚且如此,對我們全體公民文明教育的水準就會有一個更為清醒的認識了。那麼為什麼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連這些最基本的文明常識,最起碼的禮貌常識都難以做好呢?原因就是我們社會的大環境沒有形成這種良好的氛圍,因為我們的物質基礎還不夠,因為我們的公民手中的金錢還沒有達到那種文明程度所需要的數量。

當學校的第一盤電話沒有的時候,人們罵偷電話的人沒有素質;當第二盤電話又沒有了的時候,人們罵偷電話的人缺德;當第三盤電話沒有了的時候,每一個人的心裏都在想:下一次我也要偷一盤。在這種氛圍裏,君子也會逐漸地變成強盜。

在《讀者文摘》裏看到一份資料,介紹“最腐敗的和最廉潔的國家新排位”:這是一個總部設在德國的叫做透明國際的非盈利公司,通過收集國際投資商、風險分析家及記者和公眾調查得出的結論。一共開列了85個國家的腐敗排行,排名越前,廉潔程度越高。最廉潔的得分為10分,最腐敗的為0分。最廉潔的國家是丹麥,以下2至10名分別是芬蘭、瑞典、新西蘭、冰島、加拿大、新加坡、荷蘭、挪威、瑞士。最腐敗的國家是喀麥隆,其次依腐敗的嚴重程度排列分別是:巴拉圭、洪都拉斯、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印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俄羅斯。透明國際指出,腐敗橫行的國家往往是接受國際貸款最多的國家。從另一個方麵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腐敗盛行的國家是那些最窮的國家。而北歐那些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這裏麵當然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在起作用,比如道德修養,比如文化素質,比如國家製度,比如風俗人情等等。但是,金錢的作用卻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也許這就是很多國家采取高薪養廉的理論根據吧?

所以,對我們這個時代,金錢要革命,金錢要正名,名正則言順。對金錢的認識統一了,我們下麵的文章就好寫了。如果我們一方麵要金錢為我們服務,而另一方麵又口是心非地說金錢不是好東西,以證明自己是好東西,其實那樣的人才真不是好東西,因為人無論如何要言行一致。對我們這個正處於發展時期的國家而言,貧窮的危害和代價簡直是太大了。我們再沒有任何理由相信“貧窮就是光榮”的陳詞濫調了,我們再沒有任何理由對“誰先富誰光榮”的革命性論斷表示懷疑了。我們也再沒有任何必要對金錢表示出一種羞羞答答的暖昧態度了。

金錢就是力量!如果我們一文不名,我們就會逐漸在人們的視野裏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我們對我們眼前的世界、社會就會毫無貢.獻,我們就成為了一個多餘的人,因為我們不能貢獻,就隻能索取,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生存的價值呢?

金錢就是力量!金錢不僅使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充實,它也會使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金錢通過我們的愛心將陽光、自由、文明、幸福撒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