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錢就是力量(2 / 3)

2.沒有金錢就沒有發言權這種在金錢麵前人人平等的關係,與那種強權政治相比畢竟是一種進步,是一種超越,也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

一個國家首先要擁有金錢,然後才能擁有事權,即利用金錢保證國家機器運行的權力,興辦各種社會福利事業的權力,以及調動社會各種力量的權力。國家擁有了事權才能保證擁有政權。這就是國家政權與金錢之間的最直接和最簡單的相互關係。

美國在聯合國為什麼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美國每年負擔聯合國25%的經費,就連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樓都是由美國出資建設的,美國每年隻是象征性地收1美元的租金。所以,對聯合國秘書長的人選美國就可以以金錢做要挾,就可以暗中搗鬼,挑三揀四。他們在聯合國說話的份量就比其他國家的份量重,有些人就得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表麵上看聯合國的成員是平等的,但是說話的份量卻絕對不同。這就叫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對人而言是如此,對國家而言也是如此。

有很多國際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組織,各個成員國在加入時都要交納會費。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基金的主要來源是各會員國的認繳份額,認繳份額以特別提款權表示。認繳份額主要根據國內生產總值、貿易流量、國際儲備等因素進行計算。基金的最高權力機關是理事會,理事會下設執行董事會,理事會和執行董事會在決定事項時實行加權表決製。即每個國家除擁有基本票之外,每10萬單位特別提款權便可增加一票,認繳的份額越多增加的票數越多。基金組織的決定以簡單多數作出,重要問題則更大多數(如85%)或一致同意方可作出。一個國家認繳的特別提款權份額越多,它在基金組織裏說話所起到的作用就越大。由於美國的投票權超過總投票權的15%,因此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大決策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其他一些國際性的經濟組織也是如此,表決權都像股份有限公司一樣,權力是通過金錢賦予的。

雖然,表麵上看會給人造成一種貧富之間不公平的表象,但是這種在金錢麵前人人平等的關係,與那種強權政治相比畢竟是一種進步,是一種超越,也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

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基礎是什麼?當然是經濟實力,經濟實力靠什麼去計算?當然是金錢!沒有金錢一切都是枉談。美國人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財富,我們呢?我們擁有的是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據統計,美、日、德的經濟總量分別是中國的8倍、5倍和2.5倍,歐元區II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7倍。這就是說,美國GDP增長1%,就相當於中國GDP增長8%,中國隻有長期保持GDP 6%以上的增長,才能在20年以後接近日本的經濟總量。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提高,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別逐年縮小。我們目前的經濟綜合實力已達到了世界第7位,科技競爭力排在13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49年的557億元上升到2001年的95933億元,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6位;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也由1978年的32位提高到2001年的第6位,達到5098億美元;外彙儲備由1978年的1. 67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8月的2530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吸引外資總額由1989年的33.9億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468.8億美元,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的經濟實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使我們的國際地位明顯上升,我們的聲音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容忽視的一種聲音,我們的力量已經成為世界上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我們已經在國際舞台樹立起一種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我們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在世界的諸多領域擁有了較高的發言權。隻要我們能夠沿著目前的方向和速度繼續發展,我們一定能夠進入世界強國之列。

誰的金錢實力雄厚,誰的錢就會在世界暢行無阻,這就是金錢的力量。

國際如此,國內也是如此。一個國家首先要擁有金錢,然後才能擁有事權,即利用金餞保證國家機器運行的權力,興辦各種社會福利事業的權力,以及調動社會各種力量的權力。國家擁有了事權才能保證擁有政權。

這就是國家政權與金錢之間的最直接和最簡單的相互關係。

過去我們習慣於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進行經濟建設,熱衷於用人民戰爭的那種形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證明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都是失敗的。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社會財富的調動、社會資源的配置、國家經濟的運行主要是通過經濟的和金融的杠杆去調節,行政的手段在不斷地弱化,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逐漸習慣這種經濟運行的機製,適應這種用金錢解決問題,用金錢說話,用金錢解決矛盾的方法,我們的思維要適應金錢革命的需要,要用好手中的金錢,管好手中的金錢。

就拿我國前幾年通貨緊縮的現象來說,當時城鄉居民儲蓄達到了6萬億元,但是國內消費卻不斷萎縮,消費萎縮就意味著生產的停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刺激消費,保證經濟穩定快速地增長,如何使百姓手中的錢找到一個正確的出路,已經成為擺在經濟學家麵前的一個嚴峻的課題。常言道,解鈴還須係鈴人,金錢問題還是用金錢的杠杆去撬動比較好。百姓雖然對消費采取消極的態度,但是國家卻運用進一步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1999年增發600億元的長期國債,僅近兩年來就完成國債投資2000億元左右,由此帶動社會投資8000億元,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了對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有效的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經濟增長,提高了城鎮居民的收入。如果國家沒有2000億元的投入,就不會有8000億元社會資金的投入。這就是用金錢解決矛盾的最好的範例。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但是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截至目前美國共有外債高達5萬億美元。相當於我國1999年全國稅收的40倍還多。

就因為美國有錢,有錢就有信用,就有說服力,就能調動他人的錢,別人就敢借錢給它,這就是金錢的魅力。

金錢的說服力比任何雄辯的演說家都更有力量。

可見,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裏,金錢就是權力,有錢就有發言權,這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慣例,我們不得不服從這條經濟規律的製約。

3.沒有金錢物質文明就是一句空話馬克思曾經這樣說:“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個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通過股份公司在轉瞬之間就把事情完成了。”馬克思的這段話深刻地說明,金錢在國家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和積極的作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物質文明程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金錢,國家要發展就一刻也離不開金錢,金錢是一個國家物質文明的晴雨表。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利用、能源建設、環境的保護、道路交通的四通八達、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城市建設等等,缺少金錢我們就沒有一點辦法。

1999年3月份中國科學院作出的《199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引起最高決策層以及國人的高度重視。在這份報告中我們震驚地看到,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的人類活動強度具有明顯的破壞性,甚至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4.5倍;平均每人每年搬動土石方數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從隋代至今的1300年間,中國的人口從約4600萬增加到12億,而每年平均災害的次數也從0.6次增至3.9次,為原來的6.5倍;我們的農林牧礦等12個大類行業的發展成本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本來花1美元可辦成的事,在中國要花費1. 25美\元。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還很窮,我們手中缺少金’錢,我們的人口太多,我們的資源人均水平太低,我們的人口素質太低,人們要生存,就隻有采取最落後的方式向大自然索取,對大自然進行掠奪性的開發。惡性循環,導致我們的資源環境每況愈下。國家的財富越來越少。而發達國家仰仗手中有錢,他們寧願花錢向國外購買他們需要的資源,他們也不去破壞自己的環境。因為他們知道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等的存在對自然環境所起到的調節作用、所創造的財富,比之將它們簡單地作為資源使用掉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環境被破壞之後,要想恢複原來的水平,我們往往要付出卜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然而,當貧窮困擾著人們生存的時候,人們想到的隻能是眼前。所以,在金錢利益的驅動下,我們的自然資源不斷地以最-原始的方式、以轉化效率很低的水平變為人們手中有限 的金錢,滿足著人們最低水平的溫飽。與此同時,我們. 35%的國土經年遭受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危害;33%的.國土成為幹旱和荒漠地區;55%的國土不適宜人類生活‘和生產。.目前,世界範圍內正刮起一股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

的風潮,開發水力資源、利用風能、研究和使用太陽.能、發展生物能技術、大力推廣天然氣等等,相比之下,我們目前所使用的能源主要還是汙染相當嚴重的煤-炭,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手中的金錢太少,而我們要.辦的事情又太多,清潔能源的開發費用太高,使用價格-太昂貴,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絕大部分百姓的兜裏暫時還沒這麼多的金錢,還沒有這種支付能力。

德國的綠色和平組織1999年推出了一項名為“環保電力”的計劃,這種環保電力雖然有利於環境保護,但由於價格昂貴,有關計劃無疑是對一向自稱關注環境質量的德國消費者發起道德挑戰,要環境就要犧牲金錢。德國的這種環保能源清潔能源的含量極高,1%的能源來自太陽、8%的能源來自風力、20a-/o的能源來自生物和無汙染能源,其他則來自熱能生產工廠。這種環保電的價格至少在每度34. 95芬尼(合人民幣1.57元),比電力市場的最低價格貴了近10芬尼(合人民幣,0. 45元)。這意味著每個四口之家每月須多付大約20馬克‘合人民幣90元)。麵對“金錢和環境”,很多德國人,寧願把金錢押在環境保護的大前提上,這家環保電力公司每天都收到數以百計自願使用環保電力的申請。

是意識上的差別嗎?不是,當然不是,其實說到底還是金錢的差別。一個連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家庭是不可能花高價錢去買環保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