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誤農時,因地種植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總結了我們祖先哪些重要的生產經驗呢?

首先,賈思勰指出:農作物的栽培和管理,必須按照不同的季節、氣候和不同的土壤特點來進行;也就是要不誤農時,因地種植。這是貫穿在《齊民要術》中的一條根本原則。他說:順隨天時,估量地利,可以少用人力而得到較大的成功,要是根據人的主觀辦事,違反自然法則,隻會多花費勞力而很少收獲。換句話說,就是既要根據客觀條件和法則,又要善於利用客觀條件和法則。

賈思勰指出各種農作物的栽培都有一定的時候,他把最適宜的季節叫作“上時”,其次的叫作“中時”,不適宜的季節叫作“下時”,並且告訴大家不要錯過適宜的栽培季節“上時”。他又指出,種植各種作物的土壤條件,也各不相同。在《齊民要術》裏,賈思勰還根據實際經驗說明,同一種作物不僅在不同的土壤上使用種子的分量不能相同,並且同一農作物在上時、中時、下時下種,用種子的分量也有差別。這些原則,都是合乎科學的。

關於土壤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有許多很有意義的記載。他說:並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沒有大蒜,都得向朝歌(治所在今河南淇縣)去取蒜種;但是種了一年以後,原來的大蒜變成了百子蒜(即蒜瓣很小很小的蒜)。並州蕪菁的根,像碗口那麼大,就是從別的地方取來種子,種下一年,也會變大。在並州,蒜瓣變小,蕪菁的根變大,是土壤條件造成的結果。這說明栽種農作物必須注意自然條件。

賈思勰用農民的生產經驗和他自己親身的實踐證明,農作物的“本性”並不是不能改變的。他拿四川的花椒移植到山東的情況做例子,說明花椒本性不耐寒,生在向陽地方的,冬天要用草包裹起來,不然就會凍死;但生在比較向陰地方的,因為從小就經受寒冷,獲得了耐寒冷的習性,冬天就可以不必包裹。這就是說,植物的本性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可以改變的。從這裏,可見我們祖先早就從生產實踐中知道了植物遺傳和環境的關係,也知道除了要重視自然條件以外,還可以“馴化”農作物。

2精耕細作和保墒、搶墒

在耕作方麵,賈思勰很注重精耕細作。上麵提到的西漢農學家汜勝之就主張地要耕得深、鋤得細,下種後要注意澆水施肥,要鋤去雜草等等。賈思勰接受了汜勝之的思想,並且總結了當時農民的實際經驗,加以發展,更明確更詳細地說明應該如何進行精耕細作。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說:地一定要耕得早,耕得早,一遍抵得上三遍,耕遲了,五遍抵不上一遍。他又說:耕地要深,行道要窄。也許有人要問,耕得太窄不是就會耕得慢麼?是的,行道窄,自然要慢一些。但是,如果行道耕得太寬了,就會耕得不均勻,深一處,淺一處;而且耕牛因為用力太多,也容易疲乏。

賈思勰為什麼這樣重視深耕呢?原來農民的經驗告訴他,植物和人一樣,人要長得健壯,就得吃好吃飽,營養豐富,耕得深,莊稼的根就能紮到很深的地裏去,吸取較多的養料和水分。這樣莊稼就不怕幹旱,能長得又肥又壯。

賈思勰又根據農民的經驗指出:耕完地以後,就要立即把土鋤細和耙平,經過幾次鋤、耙,才好開始播種,當綠油油的穀苗長出田壟以後,還要反複地鋤地。這不是為了把地裏的雜草鋤去,而是要使土壤鬆勻,土壤鋤得越疏鬆均勻,農作物就越容易吸取土壤中的養分。所以,《齊民要術》裏說:切不要看到地裏沒有了雜草就停止鋤地,要反複不停地把土壤鋤鬆鋤細,鋤的遍數越多,結出來的子粒就越是飽滿肥大,等穀苗長到約一尺高以後,還要用一種名叫鋒的古農具去鬆土。可見我們祖先很早就十分注意深耕細作了。

一千四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很注意水的供給來增加農業生產。黃河流域在當時是幹旱地區,因此,怎樣防旱、保墒實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祖先在保澤保墒方麵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遠在西漢時候,我們祖先已經很注意水利灌溉,用河水或井水來灌溉田地,使農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到了南北朝(420—589)的時候,我們祖先更加積累了許多保澤保墒的經驗,這也在《齊民要術》裏記載了下來。上麵提到耕完地以後,就立即要把地耙平,為的就是保持地裏的水分,這就是保墒。

《齊民要術》裏也記載了我們祖先的“冬灌”的經驗。這就是把雪緊緊地耙在地裏,或把雪積成大堆,推到栽下種子的坑裏去。這是為了防止大風把雪刮走,使地裏有充足的水分。這樣,春天長出來的莊稼就會特別旺盛。

《齊民要術》裏還要大家注意搶墒。農諺說,“早種一日,就能早收十天”。這就說明搶墒的重要。黃河流域在春末夏初播種的季節裏,雨量很少,經驗告訴我們的祖先,必須趁雨播種。《齊民要術》總結當時的經驗說,穀物的播種,最好是在下雨之後。雨小,如果不趁地濕下種,苗便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就不容易長得健壯。但是,遇到雨大就不能這樣做,因為雨太大,地太濕,雜草就會很快地長起來。同時,穀物也不適宜在過濕的土地上生長。這就要在地發白後再下種。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很善於和自然作鬥爭的,他們並不是機械地搬用經驗。這樣保墒保澤的經驗,即使在今天來說,也是很寶貴的。

3選種和浸種催芽

隻要參加過農業生產的人,都知道選擇優良品種的重要意義。遠在西漢時候,我們祖先就很注意選種和保藏種子,並且積累了寶貴的選種、藏種的經驗。穀物成熟的時候,要把粒大穗大的摘下留作種子。摘下來的種子要掛在高燥通風的地方,吹得很幹很幹,然後藏在竹器或瓦罐裏麵。最好和上一些幹艾,防止種子生蟲。到南北朝的時候,選種和藏種的經驗更加豐富了。《齊民要術》裏告訴我們:如果不選種,不但莊稼長不好,種子還容易混雜。種子混雜了,就會給生產帶來很多麻煩,不但出苗會遲早不齊,穀物成熟的時期也不一樣。在舂碾糧食時,有的還沒有熟,有的舂碾過度,不但難得均勻,回收率也會減少,煮起來也會夾生不熟,很不好吃。

關於選種的方法,《齊民要術》裏說,不論是粟、黍、秫、粱,都要把長得好的、顏色十分純潔的割下來,掛在通風於燥的地方。到第二年的春天打下來,單獨種在留種地裏,準備作下一年的種子用。留種地要耕作得特別精細,要多加肥料,要常常鋤地,鋤的遍數越多,結的子粒就越結實,才不會有空殼。種子收回來後,要先整理,並且要埋藏在地窖裏,這才可以防止種子混雜的麻煩。

在收取瓜種方麵,《齊民要術》記載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它說:瓜種要揀取“本母子”瓜裏的種子。所謂“本母子”瓜,就是最早結出來的瓜,它裏邊的種子,出苗早,結瓜也早。但並不是“本母子”瓜裏的全部瓜子都是好種子。《齊民要術》裏說,要截去瓜的兩頭,揀取中間部分的種子。因為中間部分的瓜子要比兩頭的大,在它的子葉裏貯藏的營養料比其他瓜子多。因此,這種瓜子長的瓜秧比較旺盛,結的瓜也好。現在,我國農民留瓜種,一般是留取早輩瓜子,在北方某些地區,揀取瓜種有時仍參考《齊民要術》裏所記載的辦法。

《齊民要術》裏也記載著浸種催芽的方法。當時雖然還不懂得用鹽水浸種,但已經知道用水浸種了。《齊民要術》裏說,在播種前二十天,就應該用水淘洗種子,去掉浮在上麵的米比子,曬幹後再下種。也有讓水稻浸到芽長二分,早稻浸種到芽剛剛吐出時,再播種的。

4施肥和輪作、套作

我們的祖先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懂得,要想獲得好的收成,除了深耕細作、保墒、選種以外,還得注意施肥和輪作,使農作物有充足的養料。汜勝之是很注意肥料的作用的,他在《汜勝之書》裏介紹了一種豐產的經驗,叫做“區田法”。他說,區田法可以使莊稼獲得足夠的肥料,不一定好地才能獲得高產。到南北朝時,我們的祖先不僅重視使用糞肥,而且積累了使用綠肥的經驗。《齊民要術》裏說,秋天的時候,要是耕種長著茅草的土地,最好讓牛羊先去踐踏,然後進行深翻。這樣,草被踏死了,深翻後埋在地裏可以作肥料。在沒有茅草的地裏,秋耕時也要把地裏的雜草埋到地裏去,第二年的春天草再長出來時,要再把它埋到地裏去。這樣,經過耕埋青草的土地,就像施了糞肥的土地一樣肥沃,長出的莊稼就會又肥又壯。

《齊民要術》裏還記載著我們祖先栽培豆科作物作為綠肥的經驗。書裏說,用過豆科作物做綠肥的地裏,如果種上穀子,每畝可以收到很大的產量。《齊民要術》裏也提到用圍牆和城牆的土作肥料的辦法。直到現在,這些辦法對我國農村的積肥造肥,也還是很有用處的。

早在西漢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提出過用休耕和代田法來恢複土壤的肥力。代田法是用犁在田裏犁出一條一條寬一尺深一尺的剛,犁出來的土堆在兩剛的中間,成了一條一條高起的壟,壟也是一尺寬。穀物的種子撒在剛裏,在穀苗生長的過程裏,逐漸把壟上的土和草培在苗根上,等到夏天,壟上的土培完了,穀物的根就紮得很深,既耐風又耐旱。到莊稼收獲以後,再把原來是壟的地方犁成剛。第二年就在新犁的馴裏種東西。這種耕作方法可以使一部分土地得到休閑,地力容易恢複,產量因而也高。到了北魏的時候,我們祖先又進一步創造了輪作的方法。他們懂得土壤裏含有各種各樣的養分,而每種作物都各有幾種特別需要的養分,因此,如果隻種一種作物,就會使土壤中的養分供給發生缺陷的現象。實行輪作,種植的農作物常常更換,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因而也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齊民要術》裏詳細地討論了輪作的方法。它說:有的農作物連栽不如輪作,麻連栽就容易發生病害,降低麻的品質。接著又討論了哪一種作物的“底”最好是什麼。什麼是“底”呢?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茬”。書裏說:穀物的“底”最好是豆類,大豆的“底”最好是穀物,小豆的“底”最好是麥子,瓜的“底”最好是小豆,蔥的“底”最好是綠豆。可見我們祖先當時對輪作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種用輪作發揮地力和培養地力的方法,現在仍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賈思勰還在《齊民要術》裏總結了我們祖先實行套作製的經驗,認為這對於提高土地利用率大有好處。他說,蔥裏可以套種胡荽,麻裏可以套種蕪菁等等。這個套種法是我們祖先在耕種技術上的創造。

5果樹栽培

《齊民要術》也總結了我們祖先在栽培果樹方麵的寶貴經驗。

賈思勰說,果樹的種類很多,有的耐寒,有的歡喜潤濕,有的在冬天結實,有的要在風和日暖的時候才開花結果。各種果樹的特點既然各不相同,栽培的聲法也不能一樣,不能以適合一種果樹的方法死搬硬套地應用到別的果樹上去。例如李樹、林檎樹用播種移栽的方法,最好是扡插;梨樹則用嫁接的方法最為適宜等等。

在果樹的蕃植方麵,《齊民要術》裏列舉了培育實生苗、扡插和嫁接三種方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