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是由慧星的慧核與地球相撞造成的嗎?(3 / 3)

美國極地探險家皮爾裏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把探險北極的時間安排在冬季。從1900~1906年,皮爾裏連續8次向北極進發,都沒有成功。1906年2月22日,皮爾裏率領由24人組成的探險隊,帶著133條狗19副雪橇離開設在“羅斯福”號船上的基地,向北極點進發了。4月1日,離極點還剩最後214公裏,皮爾裏讓最後一組支援隊返回基地。這時隻剩下了主力隊的6個人——皮爾裏和他的助手,及4個因紐特人。

1906年4月6日,是北極探險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這一天,皮爾裏率領的探險隊終於到達了北極點,他為這個目標整整奮鬥了23年。在探險隊員的歡呼聲中,皮爾裏把他妻子親手製作的一麵美國國旗插在極點上。

4月25日,北極點的征服者們登上“羅斯福”號凱旋而歸。

[我還想知道]

世界“冷極”最早在北極測到的-599℃低溫記錄。以後在西伯利亞的維爾霍揚斯克奧依米亞康,出現了-73℃的低溫記錄。

以後“冷極”從北極遷移到了南極洲,於1960年8月,東方站記錄到-883℃,1967年,挪威科學家在南極點附近測到了-945℃的新記錄。

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是

挪威人阿蒙森嗎?

早在19世紀初,南極大陸就被人們發現了。雖然美、英、俄3國對究竟是誰最先發現南極的問題爭論不休,但是他們都對南極大陸的情況一無所知。

20世紀初,自從北極點被皮爾裏征服後,人們又開始了一場看誰先到達南極點的競賽。英國人斯科特和挪威人阿蒙森分別率領了兩支探險隊,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探險。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率領一支裝備精良的探險隊向南極點進軍,他們帶了33隻狗、15匹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兩部摩托雪橇。另一支由阿蒙森率領的人馬於1911年10月19日已經踏上了征服南極點的征途,比斯科特早行動了10多天。阿蒙森他們駕著用52隻愛斯基摩狗拉著的雪橇,經過57天的艱苦跋涉,終於在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點。阿蒙森和他的4名夥伴,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點的人。他們以無比激動的心情,在南極點插上了挪威國旗,還給他們的對手斯科特留下一封短信,然後返航了。

斯科特探險隊帶的西伯利亞矮種馬由於不適應極地的氣候,全部病倒了,兩部摩托雪橇也拋了錨。他們隻好拖著190多公斤重的雪橇在坎坷不平的冰原上緩慢地行走。第二年1月18日,也就是1912年1月18日,他有才來到南極點,比阿蒙森晚了1個月零5天。當他們看到挪威國旗和那封信後,心情沮喪極了。他們隻好以亞軍的身份往回走。不幸的是途中遇到猛烈的暴風雪,5個人全部遇難。

為了紀念這兩位最早征服南極點的人,美國南極點科學站被命名為阿蒙森一斯科特科學站。

[我還想知道]

我國於1985年2月20日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科學考察站。

1772年到1774年間,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率領“堅定號”和“冒險號”兩艘船完成了環繞南極洲的航行。

七大洲的洲名來源於它們

所處的不同地理位置嗎?

亞洲,全稱叫亞細亞洲,亞洲是它的簡稱。遠在古代,人們就把太陽東升之時算作一天的開始,亞洲這塊大陸當時被看作是太陽東升之處。以古代閃米特語來說,就是“亞細亞洲”,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於用“亞洲”來泛指這塊大陸。

有日出就有日落,由於亞洲被看作日出之處,所以在閃米特人居住的西部另一塊陸地,就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太陽西落的地方。“歐羅巴洲”就是閃米特語日落之處。“歐羅巴洲”就是歐洲的全稱。至今,亞洲的國家被稱為東方,歐洲的國家被稱為西方。

拉丁文的“阿非利加”就含有“熾熱的陽光”的意思,用“阿非利加洲”來命名非洲大陸當然是名副其實了;南北美洲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意大利探險家阿美利亞探險成功,所以全稱叫南、北阿非利亞洲。澳大利亞的意思是“未知的南方陸地”;南極洲就是因為它位於地球最南端而得名的。

[我還想知道]

板塊學說把地球分成了6個板塊,即太平洋、歐亞、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極洲板塊,其次還可以劃成許多小板塊。

1987年美國出版的《地學百科全書》中,就將地中海區域劃成9個板塊,而把整個地球劃成30個左右板塊。

南極很少下雪是因

空氣中的水蒸氣少得可憐嗎?

提起南極,我們一定會想到冰天雪地銀白色的世界,同時也產生無限的遐思,南極肯定日日飄著鵝毛大雪,特別是當你知道南極的冰雪平均厚度是2300多米,整個大陸根本見不到土地的影子,你更會對你的猜測無任何疑問。

其實你是大錯而特錯了。南極大陸一年降的雪,要是化成水,隻有55毫米高,才是北京降雨量的十幾分之一。越往極點走,下雪越少,到了極點,幾乎不下雪。因為南極實在太冷了,蒸發量很小,空氣中的水蒸氣當然少得可憐,世界上那些大沙漠的空氣也比南極濕潤。沒有水蒸氣就沒有雲,所以,很少下雪。至於南極有那麼厚的冰雪,是因為南極的雪從來不化,每年都下上幾厘米厚的雪,多少萬年積累下來,竟然達到幾千米厚。

[我還想知道]

北半球的冷極在格陵蘭島的埃斯密脫,年平均溫度為-325℃;而南半球的冷極在南極洲,位於南緯78℃東經96°的地方,年平均氣溫是-58℃。

以年平均溫度來說,埃塞俄比亞的達洛爾地方,1960-1966年間的年平均氣溫是344℃,是世界上的“熱極”。

南極比北極冷是因為南極

地勢高且遠離各大洲嗎?

南極和北極因遠離太陽,隻能得到一點兒陽光,而且白色的冰雪又把絕大部分陽光反射回去,因此南、北兩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不過,南極的平均溫度比北極低30多攝氏度。所以,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盛夏平均氣溫也低達零下32攝氏度,隆冬更冷,達零下68攝氏度。而北極夏季接近零攝氏度,即使隆冬季節也隻有零下36攝氏度。

造成南極比北極冷的原因是,北極區由北冰洋組成,四周有北美洲,歐洲和亞洲作鄰,而南極卻是一個終年被厚厚的冰雪覆蓋的高原,且遠離各大洲。有人計算過,如果把陸地上的冰雪均勻地攤在地球表麵上,地球會增加50米厚度。

[我還想知道]

南極的冰雪麵積是1200萬平方公裏,平均厚度是2300多米。

南極的冰雪占陸地冰雪90%,如果南極的冰雪全部融化,海水會上升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