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兒童能力的培養5(2 / 3)

這就好比我們試圖跟上奔跑的駿馬一樣,馬兒看見我們氣喘籲籲,心裏可能會說:“你這樣不行,還是我來載你吧”孩子們走路,隻是單純地想走罷了,並不是想走到什麼地方。他們的小短腿,還有尚未習慣走路,都提醒我們放慢步伐,不要走得太快。

我們應該盡力適應兒童的需求,而不是反過來讓他們適應自己。除了走路,所有的問題我們都應該這樣對待孩子。兒童的發展自有其規律,我們真想幫助他們,就應遵循這些規律,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他們。

兒童為什麼喜歡走遠路?因為他們能夠看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們走走停停,有時會蹲下身子瞅地上的一束草,有時會伸出鼻子嗅一朵花;或者在樹下轉個圈,或者抬腿往樹上爬。不知不覺,他們就走出了好幾公裏。兒童有種親水的本能,一到溪流邊就會歡呼跳躍。而隨同兒童的父母,想法則不同,他們隻想著趕緊走到某個地方。

兒童的走路總顯得漫不經心,他們四處遊蕩,仿佛原始部族的人群。原始部族的人既不知道巴黎,也沒有見過火車。他們隻是漫無目的地遊蕩,隻會停留駐足在那些能夠吸引他們的地方,那可能是一片可以打獵的森林,又可能是一片可以放牧的草原。兒童的行走和他們類似,也是不停地走,不斷地發現新奇的東西。

探索是兒童的本性,行走中的兒童就是一個探索者。學校教育應該盡早地開展這種活動,帶他們去室外,讓他們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學校還應該教導兒童如何辨別各種顏色、識別樹葉的形狀和紋理、熟悉昆蟲的習性、了解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名稱,等等。孩子們一定會被這些東西所吸引的。他們的興趣越大,就能走得越長。因此,要想使兒童具備這種探索的能力,就應該幫助他們拓展興趣。

而且走路也非常有益於健康,它不但能調節人的呼吸,還能夠增強消化能力,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都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方式。走在路上,我們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並加以觀察和鑒別;我們也可能會遇到一條小溝,或者爬上一座山崗,抑或撿點木柴生火。這些活動都要用到全身的各個器官,並不比任何體育鍛煉效果差。除了強身健體,我們還能夠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興趣。所以,我們應當陪孩子多走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隻有這樣,他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

現代教育更不能脫離這條原則,因為隨著現代社會的越來越便利交通,人們已經漸漸不良於行了。假如生命被分為兩部分,肢體拿來遊戲,大腦用來讀書,那麼現在的人生遠不如從前完美。生命是一個整體,而兒童的成長過程,更要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

運動使兒童身心協調

目前的學校教育由於隻注重知識傳輸,而忽視了運動的作用及運動與心理發展之間的聯係,使我們對運動的教育理論、特別是對運動在童年時期作用的看法,出現了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因而,我們把兒童這方麵的學習稱為“訓練”、“體質教育”、“遊戲”。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類的神經係統吧,它由複雜的大腦,各種感覺器官和肌肉組成,而起中介作用的感覺器官,能搜集各種信息將之傳遞給大腦。換句話說,運動的實現全靠大腦、感覺器官、肌肉這些精密的組織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即使是最富於思考而較少活動的哲學家,他們的說話或寫作也都離不開肌肉的運動,否則就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說,人的意願唯有通過肢體的運動才能實現。

人的定義是什麼呢?人,是會思想的動物。通過長期的觀察,我們發現動物的活動隻能通過運動實現。因此,忽視運動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有科學研究表明,在人與周圍環境建立必要的聯係的過程中,神經係統和肌肉起著相互協調缺一不可的作用。人們將負責與外界接觸的大腦,感覺器官,肌肉稱為“關係係統”;將隻為人本身服務的其他組織,稱為“生長係統”。相比功能隻限於人自身的“生長係統”的狹隘,“關係係統”的保持人體與外界的聯係的功能就顯得大度多了。

如果神經係統一旦不發揮作用,我們就無法感覺到世界的美麗,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因為它是人類所有靈感的源泉。因此,神經係統不隻是一個單純的生理組織。人類如果忽視與環境的協調關係,一味地追求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隻會變得傲慢自大,結果導致嚴重的錯誤。雖然動物沒有思想,唯有通過行動來表達自己,自然卻賦予它們與環境相協調的軀體和動作。另外,動物與自然的協調一致,還具有更深遠的目的。

作為大自然的一員,人的生命是有其目的的,不能僅局限於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雖然自然賦予人類能夠追求更高的生理和心理境界,但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不止如此。那麼,“關係係統”的作用是什麼呢?作為宇宙的組成部分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聯係,並且遵循宇宙的規律運轉著。人類的精神素質不僅是為了使自己滿足,還應在整個宇宙精神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們要想實現人類之間的關係,就應該發揮自身精神力量的作用。隻關注自己的人是狹隘自私的,他們把自身的精神層麵降到了生長層麵。大自然賦予我們許多能力,我們必須盡力使這些能力得到發展。這裏所指的就是“關係係統”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健康,需要心、肺、胃等器官的功能發揮正常。“關係係統”也是如此,隻有大腦、中樞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和肌肉都正常工作,這個係統才能發揮作用。

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組織器官是互相聯係的,需要幾個部分的協調工作才能完成一種運動。也隻有同時發動中樞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和肌肉等其他組織投入工作,大腦才能發揮作用。這就是說,一種精神狀態需要通過相應的運動來獲得。從這點出發我們來討論運動問題的就容易多了。運動依賴於“關係係統”的一部分——中樞神經係統,“關係係統”的各部分是一個整體,隻能共同完成這項工作。

我們以為運動與人的其他機能沒有關係,這種把運動割裂開來的認識是錯誤的。我們隻把肌肉看作一個運動的器官,隻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改善飲食或睡眠才進行體育鍛煉,這種錯誤不僅流行於普通人中,還深深影響著教育界。

運動與思想的脫鉤就是這一錯誤認識導致的。實際上,兩者緊密相關,是一個互相聯係的整體。在設置課程時,考慮兒童的大腦的同時要考慮兒童的身體,將身體與思想分開,忽視其中一部分,就是破壞了人體機能的連續性。運動不僅要強身健體,還要為整個大自然服務。

了解了運動離不開大腦,我們就知道它不隻是機體的動作,而是表達了更高的生命形式。正是因為人不像低級生物樣沒有思想著的大腦,人的發展才脫離並超越了生長層麵。人的思想必須通過肌肉才能準確地表達,運動與心理活動相連,而且對兒童的心理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割裂兩者就不能發揮自然賦予人的智慧。

在一次討論心理發展時,就有人這樣說:“怎麼說起運動來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心理問題!”

在這些人的觀念裏,人的智力如同中國的和尚,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直到現在,部分西方教育界還堅持認為,運動的作用僅限於強身健體,改善呼吸和循環係統。事實上,更科學的觀點認為,運動對心理和精神的發展很重要,尤其是兒童的心理發展。

隻要我們對兒童的發展進行觀察就會發現,運動在兒童的大腦發育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就說語言的發展吧,首先,研究表明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與發音器官肌肉的成長同步;其次,運動促進大腦發育,大腦反過來又促進運動機能發展,兩者構成一個循環過程共同促進兒童理解力的發展;再次,在這些過程中,器官也在發揮作用。所以一個兒童的感覺器官活動機會少,心理活動就會處於較低的水平,語言更無從發展。

科學將大腦所控製的肌肉稱為隨意肌,這些肌肉受意誌的控製,而意誌是大腦活動的最高形式。既然隨意肌受意誌的控製,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肌肉就是一種心理器官。

我們可以觀察肉眼能夠看到的,主要集中在人體外部的隨意肌的活動,它們有大有小、有短有長,各有不同的作用。如果一塊肌肉向某方向拉動,另一塊肌肉就會做相反的動作,這兩個相反的力量越大,運動也就越精確。隻要重複做一種運動,兩塊肌肉的活動就會越來越和諧。

對於肌肉之間相反的力量,人類還沒有確切的研究,不過它們控製著機體所有有意識的運動。無論是老虎有力的騰躍,還是鬆鼠靈巧的跳躍,都得益於這種相反的力量。這種內在和諧存在於所有動物身上(包括人),這是大自然的賦予。

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微妙的運動機製,這種機製需要兒童進行各種活動來逐步完善。人體豐富而且細致的肌肉,可以完成多種形式的動作。不過,人的肌肉開始不能協調活動,需要通過大腦進行完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表明人具有一種達到和諧的潛能,隻要這種能力被激發,就能在活動中完善自己。顯然,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因素還需要人自身的運動。

動物生下來就能夠爬、跑、遊,而人沒有其中任何一種固定的運動方式可以選擇。初生嬰兒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人能夠通過練習掌握所有運動,而且比動物做得更好。

這就是人的潛在能力,它需要人努力才能發揮出來。經過大量的重複練習,神經係統會傳達意誌的指令,使肌肉的活動協調一致。

但是,人並不能完全發揮自身的潛力,實際生活中,無論多麼優秀的運動員,都無法發揮肌肉的所有能力,再精細的動作,也沒有窮盡肌肉的潛在能力。就像中國神話裏的聚寶盆,無論怎樣從中拿取,都不能將其掏空。這個聚寶盆的真正價值,就是給了人一種希望,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個嬰兒可能會成為體操運動員,但並不是說他已經具備了運動員的肌肉。同樣,舞蹈演員也不是天生的,他們都要用意誌來發展自己。人身上存在無限可能,但是沒有什麼是天生的,他將自己做出選擇,並通過訓練獲得這種能力。

人有別於動物的另一點,就是人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即使是學習同一種技藝,人與人之間也會出現差別。比如寫字,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有的寫得龍飛鳳舞,有的寫得清秀雋永。同樣,每個人的行為方式也不盡相同。

我們說工作對人非常重要,這不單指人的生活需要工作來支持,也指人必須通過工作表現自己。工作需要思維和運動共同完成,所以工作不僅是思想的表現,也是人的運動潛能的發掘。一個隻從事單調繁重的體力勞動的人,他的肌肉組織就不會發育完善,他的心理發展也不可能發展到相對高的水平。

因此,一個人的工作將影響他的心理生命。一個總是無所事事從來不工作的人,就無法激發肌肉的潛能,這樣不僅生理生命會大大降低,而且心理生命也會大打折扣。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體育和遊戲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這些活動能夠防止肌肉功能退化。

我們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張弛有道,既不是隻注重體育鍛煉,也不是單一的智力培養,而是交替進行腦力和體力訓練,從而真正意義上鍛煉好兒童的肌肉組織。有的學校很注重書法,目的在於把學生培養成辦公人員,這與我們主張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研究證明,這種過於專業的訓練存在很大缺陷,無法實現運動的作用。所以,運動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隻要兒童提高了自己的運動協調能力,就能夠完善心理發展;反過來,心理發展又能促進運動能力。

離開運動,任大腦獨立發展,或者不受大腦支配,單純地運動,這兩種情況都是有害的。運動是建立在人與環境的聯係之上,建立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上為人的整體服務的,它隻能在這個基礎上發展。

由於現代社會對個人的價值的過分強調,致使人們一味重視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現在,這種自我中心主義將隨著我們對運動對人的意義的認識的提高而消失。因為人有無限的潛在能力,必須盡力發揮它們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的“運動哲學”。運動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基本區別,生物的運動不是盲目的,它是有目的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