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兒童能力的培養2(2 / 3)

所以,如果一個年輕人心甘情願地居於從屬地位,那麼他就不會有鍛煉自己意誌的力量,如此的人隻能成為如今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裏的陪葬物。

與之抗爭,不是停留在幻想和說教的階段,而是要鼓起勇氣加強對毅力的鍛煉。這樣的情況往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比如,一位家務纏身,事事操勞的家庭主婦,遠比一位整天遊手好閑,沒有孩子,懶散打發時光,並習慣聽從丈夫意誌的女人更能適應社會。假如前一種女人成了寡婦,在這樣的處境下,她也會逐漸地精通業務,繼續完成丈夫的事業;而後一種女人如果麵對這些,一般隻能再找靠山,這樣才能使自己避免突如其來災難的傷害。

要想從精神上拯救自己,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因為情況危機時,我們隻能獨立的麵對,即使別人想幫你,也不可能立刻到位。

假如一個人意識到,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拚搏,那麼他為了使自己的力量和技巧得到提高,他就會自覺地進行拳擊或格鬥的訓練,而不會雙手置於胸前,悠閑地坐那兒等待什麼。因為他懂得,假如一直那樣坐著的話,他就淪為一個失敗者,就會別人的影子一樣,始終需要依靠別人的強大來保護自己,而現實的生活中,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堅持意誌鍛煉。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養成進行選擇產生衝突動機的習慣,習慣於決定日常瑣事,對別人的行為加以甄別,不斷地提高自我指導的能力以便做好經常重複的行為。這些就是形成堅定的個性基礎,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這樣,道德就會在我們的體內紮根,如同一位深居中世紀城堡裏的公主那樣。

為了“修建”可以讓道德居住的“房子”,我們必須控製自己,例如不抽煙、不酗酒,並且還要堅持戶外運動,使身體更為強健。不過,最為重要的是對意誌進行堅持不懈地訓練,使我們心理上的疲勞能夠盡快恢複。

孩子們憑借自我訓練,可以把那些比較複雜的、需要進行比較和判斷的內心活動體現在行動上,這樣利用這種方法,他們既可以使智力條理、明晰,又能夠使他們的意誌力得到培養。

這是一門學問,它可以使孩子不必依賴別人,自己就能獨立的做決定。當孩子們掌握這門學問,就可以自信地麵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了:他們可以自己做出取舍決定,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也會情不自禁地在音樂中翩翩起舞,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而需要靜處時,他們能夠抑製自己想要去運動的動機。這就是持之以恒,以培養個性的努力,它們就是在個人的決定下付諸實施的。

這樣,當初的紊亂被條理清晰代替了,人的生命就發展到一種新的自發狀態,心理混亂消失後,隨之而來的是,懷疑和膽怯的徹底消失。

如果孩子的頭腦裏沒有條理和清晰,而是一片混亂。這樣的話,就是讓他們背誦一大堆課文,其作用就是使他們自己做決定受到阻礙,以至於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也就無法加強他們的意誌力了。運用這種方式的教師還會解釋:“小孩子不應該有自己的意誌。”她們發表著這種言論的原因就是,在教育孩子時,孩子們內心提出的"我想要"的要求,她們從來就沒有給予考慮。

這種教育,它所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事實上,她們的做法已經阻礙了孩子初期的意誌發展,如此,就會使孩子們感受到有一種力量在控製著他們的行動,令他們變膽怯,最終導致他們,在沒有可依賴的幫助和同意時,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一次,一位女士有意問一個孩子:“櫻桃是什麼顏色的?”不曾想,這讓這個膽小的孩子緊張萬分,其實櫻桃是紅色的,這他原本就知道。不過瞬間的緊張,使得他思維混亂,不知如何回答,隻好怏怏地說:“我去問教師。”

一個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作決定而準備的意誌,因此,我們必須把它培養出來,還要努力使之加以強化。通過病理學的揭示,表明這項功能與意誌的其他因素差別很大,它是撐起人格的支柱。有一種“懷疑癖”的心理疾病,其一個明顯的症狀就是自己不能做出決定,因此,而產生了嚴重的苦惱。

我曾在一家精神病院裏,遇過一個患有“懷疑癖”的病人。這是一個典型的病人,他到處搜索垃圾桶,隻怕把什麼有用的東西扔在垃圾桶裏,甚至在帶著垃圾離去前,還要再上樓一家一家地敲門,叮囑人家不要將值錢的東西扔入垃圾桶裏,確信全部沒有後,他才離去。沒多久,他又回來了,繼續一家家地敲門,如此這般,反複不斷。結果,他隻好求助於醫生,希望能找到增強意誌力的辦法。

於是,我們隻好不斷地反複跟他說,我們沒有把好東西扔入垃圾桶,讓他盡管放心地去幹自己的事。聽了這些話後,他滿懷希望,眼睛裏的火花還一閃一閃的,嘴裏還一直說著“我可以放心了!”就走出去了。不過,一會兒,他又返回來,一臉疑惑地問道:“我可以放心了嗎?”我們又對他講:“你的確應該放心了。”他的妻子把他帶出去了。通過窗口,我們能夠看到,他和他的妻子在大街上一路拉拉扯扯,一會兒,疑惑不安的他又一次回來了,這次他站在我們的門外,還是很不放心地問:“我真的可以走了嗎?”

其實,這種病症的因素在正常人的腦子裏也存在著。舉個例子,一個要外出的人,出門時,把門鎖上後,再搖幾下鎖以示確定,不過,在他離開不一會,就會又仔細思謀,疑心門到底鎖好沒。雖然他清楚門已經鎖上了,並且記得他還搖了幾下鎖頭,但就是有一種衝動,無法抑製,迫使他回來,看看門究竟是不是被鎖好了。

有的孩子身上,也會發現類似的情況。比如,他們總喜歡在上床睡覺之前,看看床底下是不是有貓、狗之類的動物。最終,他們什麼也找不到。其實,他們也十分清楚床下並沒有什麼。

盡管如此,上床之後,這種孩子還會再爬起來,再仔細檢查床底下有什麼東西。就像到處蔓延的淋巴腺裏的結核杆菌一樣,使人的身體變得十分虛弱。或許,我們能夠將這種危害,遮掩一段日子,如同用胭脂可以在一段時期內掩蓋蒼白臉色,不必害怕被別人發現一樣,不過,長期這樣,病菌就會蔓延到人體的每個部位,這時,這個人就病入膏肓了。

對意識進行訓練,對於培養行為的準確性來說,它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也是意誌在身體裏完成工作並體現其價值的前提。眾所周知,沒有進行過基本訓練的腳,是不會跳舞的;沒有接受過動作練習的手,也不可能去彈鋼琴。所以,必須從嬰兒開始,培養這些基本的協調動作和理解能力。我們的肌肉在純粹的生理活動中,運動的方式並不相同,它們是在兩種不同的方式下運動的。

例如,有的肌肉用來使手臂伸展,有的肌肉則使手臂收回:有的令你蹲下,有的則令你站起來。由此可見,它們所采取的活動常會具有對抗性。身體所外現的每一種動作都是這些具有對抗性的肌肉相互合作的結果。在運動中,或者這塊肌肉在工作,或者那塊肌肉在工作,由它們的合力產生作用。

正是由於肌肉的這種協調,我們才可以將最突出的動作,和剛勁有力、優美高雅、舒展大方的動作一一完成,它使我們的姿態優美,並且還可以伴隨音樂旋律做出相應的動作。

要想使得這些具有對抗性的動作很好地配合,就必須加強動作方麵的訓練。還要注意的就是,在進行動作練習時,我們隻有使自己地動作能夠自然協調之後,才可以開始特殊的運動訓練。比如運動和舞蹈等方麵的,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動作自然、協調,那麼就必須進行堅持不斷地練習。無論是優雅大方、小巧輕盈的動作,還是那些極具生命力的動作,都得通過不斷地訓練,才能做出來。

這就需要意誌力發揮作用,比如,你渴望自己能夠進行運動、舞蹈、防身術,以及參加這些比賽等。運動,不管是開始的肌肉協調,還是以後的通過設計的更高層次的協調技巧,它總是隨意的。總得來看,意誌就好像一位指揮官,他指揮著一支紀律嚴明、組織嚴密、戰鬥力極強的部隊。

要想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培養,就不能讓他處於完全靜止不動的狀態,更不能拿膠把他的四肢黏住,讓他肌肉的萎縮,最後處於癱瘓的困境。不過我們也不能為了激起他心中的強烈的模仿願望,就隻是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小醜、雜技演員、拳擊冠軍和摔跤運動員的精彩故事。這種行為,明顯是難以思議的荒誕行為。

我們做過的荒誕的事很多,並不僅僅是這些。原本是培養兒童的意誌力,往往我們的做法適得其反,不是阻礙孩子意誌的發展,就是扼殺了他的意誌力。我們始終在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我們隨意得根據自己的意誌,命令孩子靜止不動,或者讓他不停地動。我們還會代替孩子做選擇,給予他所需的一切主意。隻有這樣,我們才心滿意足,還要教訓孩子說:“所謂的意誌就是行動。”

除此以外,把一些英雄人物或意誌堅強的偉人的寓言故事灌輸給孩子們,也是我們常做的。因為我們以為,隻要孩子們能夠效仿這些人的行為,強烈的衝動意識自然就會產生,這樣也就創造出了奇跡。

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遇到過一位老師,她是一位十分愛我們的“好”教師。她總是叮囑學生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動不動,盡管學生累得臉色發白,但她還仍不停地講。她讓我們去模仿那些傑出女性,特別是書裏的女英雄,以此來激勵學生,還要求學生牢牢記住這些人的生平。她還要求學生閱讀很多的名人傳記,希望日後能夠出人頭地。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當英雄也並什麼極其困難的事,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的女英雄。她的一切努力僅僅在告誡學生:“你也能夠成為英雄,隻要你努力!”“你就不想出名嗎?”

假如有人這樣問我,我會冷漠對他說:“不!我絕不希望這樣。我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將來,我絕不會再將那些人物傳記代入課程之中。”

在參加教育心理會議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家,曾發出這樣的悲歎:由於年輕人缺乏個性,已經給人類社會代來了巨大的威脅。但我們認為,目前的問題並不是年輕人缺乏個性,問題是學校使得孩子們的身體被摧殘了,使他們意誌力被弱化了。現在是如何采取行動,才能使孩子們得到解放的時候,是促使人類身上的潛力能夠充分發揮的時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