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兒童能力的培養2(1 / 3)

若想讓孩子們建立起社會的概念,隻有通過自由交往,讓孩子們彼此間進行互適性訓練。如果隻是給他們進行該怎麼做的說教,恐怕難以達到培養意誌的目的。希望孩子們具有優雅大方的舉止,僅僅把“禮貌”或“權利與義務”的概念灌輸給他們是不夠的,如同我們不可能隻對一個聚精會神的學生講述彈鋼琴的指法,就希望他彈奏出貝多芬的奏鳴曲那樣。所有的事情都一樣,要想使孩子的發展定型,鍛煉他的意誌力就是最基礎的一點。

在對孩子性格培養的早期教育中,有必要調動所有有用機製。如同運動一樣,由於未能得到鍛煉的肌肉是難以完成需要肌肉力量的運動,因此讓孩子們做做體操是非常有用的。類似體操的運動對保持心理活動的能動性也很有必要。得不到鍛煉的機體是不完整的,一個四肢無力的人一定對各種活動都無心去參加。在危險時刻,需要這種人行動起來脫離危險時,往往隻能坐以待斃。

對於意誌薄弱或喪失意誌的孩子來說,與之適應的是一所可以讓他呆坐聽課或假裝聽課的學校。然而,盡管學校在給他們的通知單上寫下“品質優秀,學習成績良好”的評語,教師總是誇他們聽話,順從,但是,這些孩子往往隻會有一個令人同情的結局。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還得到醫院去治療神經錯亂症。最終,他們隻能在沒有幹擾的環境下延續著自己的虛弱,使自己像流沙一樣慢慢地被吞沒。

相對的來說,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老被看作是搗亂鬼或,調皮鬼。當我們討論他們調皮的性格時,生活在他們周圍的人總會說:“孩子就是靜不下來。”他們被指責侵犯了其他同學的利益,而他們的“侵犯”往往就是由於他們的好動:他們想盡辦法刺激那些處於靜止狀態的同學,以便和他們一樣。

還有就是一種受到克製力支配的孩子,他們是另一個極端,常常害羞得無地自容。就是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是猶豫難決。即使給他們一些外部的刺激,他們也是聲音很小的,勉強回答了問題,甚至有的在答完問題後還會哭泣。

最好讓以上三種類型的孩子參與自由活動的鍛煉。做有趣的運動對於一個意誌薄弱的孩子來說,會帶給他極其有益的刺激。當孩子們從被監控的狀態下釋放出來,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行動時,這種規律性訓練就可以平衡他們在好動與抑製之間的關係。這也是解放人類的重要途徑,它會使人類由弱變強,最終變得更加完善。

能否平衡衝動和抑製之間關係,是一個有趣問題,也是病理學始終在研究的問題。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我們正常人的身上,盡管程度不太嚴重,不過會像我們在兒童教育中遇到的各種缺陷一樣,這個問題變得十分常見。

衝動可以導致犯罪分子做出危及他人的行為,衝動也會使正常人做出令自己痛苦並後悔的那些輕率行為。很多時候,衝動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讓人們蒙受事業上的損失,而且還會限製他自己的才能的充分展示。

如果一個人被病理學家判定是其抑製力的犧牲品,那麼他一定是一個不幸的人。可能他也靜止不動,表麵上保持著應有的平靜,不過他的內心卻仍然渴望自由地活動。一個人的靈魂長期遭受得不到滿足的折磨,就會使他產生一種可怕的被埋沒的壓抑感。他十分渴望從醫生那裏尋求幫助,十分渴望將自己的不幸傾訴出來,以安慰那高尚的靈魂。到底有多少人遭遇著類似的痛苦!

在他們的生命中,原本也有許多恰當的時機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不過他們卻沒有去做。其實他們也有為扭轉困局而產生的很多真情實感,然而他們卻始終保持著沉默,總是緊閉心扉。本來他們也非常熱切地期望有人能夠理解、引導和安慰他們的高貴靈魂,然而,他們隻要麵對自己所仰慕的人,就會變得張口無言。內心的極度痛苦就是他們唯一的感受。即使他們的意識深處的衝動一再督促他們:“說吧!說吧!”不過,他們的嘴巴被無法抵抗的力量堵上了。

隻有利用自由運動的教育,平衡好他們的衝動和抑製,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這裏著重指出的是,有一種人,他們的潛意識中能夠采取正確行動,他們並不是這裏所講的具有意誌的人。在前麵我們提及過,一位具有良好教養,並且出身高貴的女士,可能就是一個沒有意誌和個性的人。類似的人並不是我們所要的,我們所要的是對一個人品質的培養。它是人類關係以及整個人類社會建立的基礎。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這種品質決定一個人內在個性的和諧,假如不具備這種品質,人的生命就好像一個分離成單個細胞的身體,許多沒有連貫的片段混亂地共處在一起,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了。一個人的情感以及思想脈絡,就是從這種基本品質反映出來地,我們稱之為“個性”。隻有有性格的人,才會對自己的言行、信念和情感始終保持忠實。也正是他們不斷努力工作,才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

墮落的人經常會顯露出懶惰,或不能堅持不懈進行工作的跡象,比如在產生犯罪動機和叛離自己的情感之前,以及在失足,甚至是放棄崇高的信仰之前。一個老實厚道、舉止得體的人,在他失常地表現出暴力的動機和行為之前,必定會有一種不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的先兆。人們一般會將那些勤勞的姑娘,判定為賢妻,將忠厚老實的人稱為好工人,認為他會給妻子帶來好運。這裏的好,說的並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一種堅持不懈的品性。

比如,人們不會看好一個冒牌藝術家,盡管他具有高超技巧能夠製作出好的小工藝品,不過,在工作上他卻缺乏應有的意誌力。人們不僅認為他不能持家立業,還會把他看作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甚至會認為他會危害社會。相反,人們認為一個謙卑虔誠的手工藝者,具備了創造幸福和寧靜生活的要素,認為他是一個擁有個性,能讓世界信服的人。

一個孩子若想和成人那樣造福於集體,那麼他必須在精神生活裏建立起自己的秩序與平衡,並發展自己的個性,而且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這個孩子專心致誌地訓練著自己,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個堅強不屈,個性鮮明,擁有人類一切優秀品質的人。堅忍不拔地工作是一個成功者的基本特征,這個孩子的所有努力會使他擁有這個特征。一旦孩子能夠堅忍不拔地工作,那麼他就能夠做好所有的工作,不管他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因為,工作僅僅是造就和豐富人們內心世界的途徑,真正有價值的並不是工作本身。

有的人常常去打擾孩子們的工作,要求孩子去做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他們如果覺得地理非常利於指導孩子的修養,就會讓孩子放棄學算術,這種人搞不清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係,為了自己的虛榮而把自己的孩子毀了。實際上,一個人需要指導的部分,不隻是他的修養,更應該是他作為一個人應該有的需要。

如果將堅韌不拔看作是意誌的基礎,那麼,我們所做的決定就可以當作是在意誌的作用下所采取的行動。為了實施有意識的行動,我們不得不做出決定。例如,有幾頂帽子,我們必須選擇一頂帽子在外出時戴,褐色還是灰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選擇一頂來戴。動機在做選擇時的作用,非常關鍵性,比如,我們偏愛灰色或褐色,如果某種動機占據了上峰,我們的決定也就隨之而出。

選帽子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習慣會發揮一定的作用。如果我們是選擇禮品時,就不是這樣了。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我們到底如何去選擇呢?假如我們至少了解商品的情況,我們也會拿不定主意。當需要挑選一件藝術品時,我們會害怕由於自己對藝術一無所知,而被騙或當眾出醜。我們由於不了解如何選擇一條彩帶或是一隻銀碗,隻能請教其他人,希望給自己一些指點。

事實上,我們很可能不按別人的建議去做,因為別人的建議僅能提供給我們一些知識上的幫助,這和我們在意誌上的努力不能同等對待。意誌是我們害怕喪失的東西,它不同於我們做決定時所需的知識。通過吸收一個或幾個人的建議之後做出的決定,就是我們自己的決定,它上麵打著我們特有的烙印。

在為客人準備晚餐時,一個家庭主婦必須做出選擇,不過,在這樣的事情上,她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很高的鑒別力。這樣,她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輕鬆地做各種決定。

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這樣輕車熟路的事情畢竟很少。眾所周知,我們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做出選擇,都需要通過腦力勞動,而且還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些意誌薄弱的人,對這些事情感到十分厭倦,因此他老是竭力去避免做選擇。

打個比方,如果一位服裝師要為一位夫人挑選禮服,那麼他必須從許多動機中費盡心思,才能選擇合適的一個。服裝師肯定知道,隻有考慮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一項決定,隻是由於他怕麻煩,就給這位夫人建議說:“這件吧,您穿著這件禮服一定很合適的。”最終這位夫人也點頭表示讚同。事實上,她隻是不想費腦筋做決定,倒不是她對服裝有多滿意,所以就此了事。對待自己遭遇的事件,我們絕不能用這樣的態度。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做出決定的一生,即使在外出時,也必須把門鎖好,使房子萬無一失後,才能決定出去。

我們隻有在這方麵加強訓練,才能更加輕鬆地擺脫依賴他人的毛病。這樣,才能養成在做每件事情時具有清晰思路和明確決定的習慣,使自己獲得更多地自由。

是什麼樣的枷鎖把我們捆綁成為屈辱的奴隸呢?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形成凡是隻能聽任他人的習慣,卻無力做出自己的決定。當我們處於這種狀態時,就會為了避免犯錯誤,而不敢繼續向前,麵對那些無法輕易得出結論的事情,總是刻意回避。如此的話,我們和一條拴著鏈子的狗沒有兩樣,始終跟在別人後麵搖尾巴,最終就會完全處於依賴他人的地步。假如沒有人引導,我們甚至發不出一封書信,買不回一塊手帕。

當一個人深陷這種狀態時,麵對突發事情,需要馬上做選擇時,這個懦弱的人就會沒了主意,猶豫不定,因為他把已經尾隨他人(意誌堅強的人)作為一種習慣了。這樣,在無意中,他內心就充滿魔鬼般的屈服,這對於意誌薄弱的人來說,就如同使他遭受滅頂之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