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怎樣帶好孩子3(3 / 3)

在這樣的環境裏,兒童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教師也滿意自己的工作。但是,還是會有問題出現,這種精心設計的教學玩具數量太少,讓孩子們不得不反複玩同樣的東西,很多學校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如果給他們很多玩具,也一樣會有問題。因為孩子們可能會不停地換著玩具玩,每種擺弄一會就丟開,再找下一件玩具,他們不斷地跑向玩具櫃尋找新東西。因為沒有一件玩具能激起孩子的興趣,吸引他們投入精力。孩子們好比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卻遲遲找不到可采的花蜜,他們的內心怎麼能感到滿足和諧呢?這樣孩子們的能力就沒有發展的機會,心理也得不到鍛煉,而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秩序也會完全破壞。

一旦出現這種局麵,教師的工作就更加困難,徒然在孩子中間來回奔忙,卻無法可施,這種不穩定的情緒還會傳染給孩子們。早已感到不滿的孩子們開始紛紛搗亂,讓教師疲於奔命,剛安撫了這個孩子,那個孩子又出了問題!這種情況表明,這個階段的兒童道德和智力發展還很缺乏,需要我們進一步開發。

這個階段兒童的紀律性是很薄弱的,隨時可能推翻教師的努力,再次混亂起來,這使教師不得不處於緊張狀態,這對他們是一種折磨,並且會影響到兒童的狀態。其實這是因為這些教師本身缺乏訓練,沒有教學經驗。

教師應該明白,孩子們正處於心理轉型期,心理發展還沒有開始,還不足已控製自己,他們的行為當然無法令人滿意,更別說達到完美了。現在的他們與第一階段相比進步並不大,雖然具有了一些控製力,但是不穩定,隨時會失控,對現實世界的認識也還處於朦朧狀態,遠沒有達到與自己的發展聯係起來的程度。就像大病初愈的人一樣,各方麵都需要鞏固。

這一時期很重要,教師需要做很多工作來加強孩子們的能力,既要監護好所有的孩子,還要對每個孩子逐個進行教育。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同時做好兩方麵的工作,一方麵要管理好整個班級,另一方麵要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

但是教師必須注意,自己是所有孩子的需要,單獨指導某個孩子時,不可以背對著其他孩子。單獨指導是必要的,而且要與孩子很親密,這樣才能消除距離,碰觸到孩子的心靈,激發出潛在的能力。

通過這種指導,孩子們逐漸學會每件東西的使用方法,並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他們自然會集中注意力,反複研究這些東西,於是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整個群體也隨之呈現出積極、滿足的態勢,這表明,他們的心理發展終於進入新的階段。

我們知道,自由選擇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這種選擇必須是在兒童能夠了解自己心理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的,否則對他們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兒童被外界多種事物吸引,興趣分散,就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誌,也就談不上自由選擇。這一點很重要,兒童如果不能運用自己的主觀意誌,一味受外界環境的刺激所擺布,那麼他的心理也會被動地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波動,就像來回擺動的鍾擺一樣,無法保持穩定和平衡,也就不可能完美的發展了。兒童心理發育成熟的標準,必須是他們具備了自我感知的能力,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

自由選擇不隻是對人類很重要,其他生物也一樣,幾乎所有生物都具備在複雜環境中選擇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觀察中發現。比如植物從泥土中吸收特定的養分,昆蟲隻選擇某些他們喜歡的花朵。人類與它們的差別在於,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

在1歲之前,兒童的心理非常敏感,教師必須謹慎小心,以免使他們失去敏感性,對外界各種刺激無法辨別,最終受到外部刺激的擺布。因為大多數成人早已失去了這種敏感性,所以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教師缺乏這方麵的心理訓練,很可能不小心扼殺兒童的這種特性,就像大象踩碎一朵小花一樣輕而易舉。

兒童專注的做某件事時,心靈將沉浸在一種和諧、滿足的感覺中,大人應該為此高興,並且盡量滿足他的需要,協助他排除可能遇到的障礙。

在兒童向這種狀態努力的時候,教師需要控製自己,盡量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工作,不去打擾他們。但是,不打擾並不代表教師就什麼都不做,真的當個旁觀者。教師必須密切觀察兒童的情況,以便兒童需要時能及時提供幫助,同時要判斷兒童是否是在集中注意力做事,這可不是件容易事。

當然,這樣做的時候,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圖暴露出來,也不要隨便幫助孩子,隻需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狀況。當兒童真正被某件事吸引,他會非常高興地投入這件事,這時他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的個性誕生了。當他從這個世界中出來時,他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與從前不同了,充滿了未知的吸引力,他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喜愛美好的事物,友善地對待所有人。

這個心理反應並不複雜,短暫的隔離,是為了更好的融合。古詩雲,“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是同樣的道理,好比要想看到地麵景色的全貌,最好是乘坐飛機從高空鳥瞰。人的心理反應也是如此,與身邊之人分離一段時間後,再相處起來反而更加融洽,這是因為短暫的分離讓心靈獲得更多愛的力量。

智者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在為人類的幸福奔走之前,往往遠離人群,躲進山澗或小屋裏獨自思考造福人類的方法。

兒童忘我工作的時候,會暫時與外界隔離,這個過程不僅會幫助他塑造平靜而堅忍不拔的個性,而且還會得到自我犧牲、工作規律、服從意識、愛心等優良品質。這將使他們熱愛生活,像汩汩流淌的清泉一般用他們的愛滋養身邊的人。

集中注意力還能夠培養兒童的社會感。教師必須認真觀察兒童的心理狀態,任何變化都不能忽視,一旦在兒童身上發現這種社會感,要及時幫助他們。孩子們對教師是充滿渴望的,期望教師能幫助他學會更多東西,就像渴望從藍天、花草中汲取營養一樣。

對那些從教不久的教師來說,學生充滿了求知欲的渴盼雙眼讓他們感到沉重的壓力。這些教師必須了解自己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第一階段,教師要集中精力滿足兒童的基本需求,對他們製造的混亂用不著太焦慮。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教師仍然要注意觀察兒童的發展過程,不能被各種表麵現象所迷惑,準確判斷兒童的發展情況。雖然這些工作要在暗中進行,但教師的責任依然很重,就像門的合葉,要對整個局勢進行控製。

在兒童的心理成長過程中,教師隻是輔助兒童進行自由發展,但是這種輔助必須是準確、及時,並且持續進行。剛開始,教師可能感覺不到自己的工作有什麼成效,因為兒童幾乎沒什麼變化。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兒童開始變的獨立,表達能力也進步很多,整個人在快速成長著。教師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這時也許他們會想起一個典故:施洗者約翰見到彌賽亞後說了一句話:“他注定成長,而我將退到幕後。”

這個時期兒童的需求是得到權威性的指導。比如當他們畫好一幅畫或者寫了一個字,就會跑到教師那裏,期待他們給予評價。現在的兒童已經知道該如何做一件事,不再需要別人幫助,他們的心靈完全具備了選擇自己喜好的工作並將它完成的能力。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把握,所以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

兒童天生具有一種本能,促使他們順著自己心靈的需求發展,這種本能保護了他們精神的獨立,同時指引他們尋找正確的方向。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成人關注他們的行為,為他們努力的結果做一個評價。

這種本能的力量很早就在發揮作用了,早在兒童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已經可以自己走路的孩子仍然要求大人在旁邊看著,或者在前麵張開雙臂,等候著為他們喝彩。所以在兒童做完一件事之後,不管做的好不好,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或者報以鼓勵的微笑。當然,這隻能起輔助作用,兒童成長的方向和信心最終取決於他們自身。

兒童不會一直尋求鼓勵,等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就不再有這種需要了。這時兒童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情中去,他們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反複嚐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他們隻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而不是別人的評價。參觀過我們學校的人可能還記得,我們介紹兒童作品的時候,從來不說作者是誰,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們壓根不在乎這個。而在其他學校,這種做法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教師忘記介紹作者的話,那個孩子會很失望,甚至會埋怨教師:“這是我做的!”

在我們學校可不是這樣,那個作者恐怕正躲在某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裏專心製作另一件東西,他可一點也不願意被人打擾呢。

在專心琢磨作品的過程中,兒童會逐漸形成一種紀律性。這個時期的兒童,盡管忙碌但卻條理分明,雖然獨立發展,但並不排斥服從,既需要關愛,又充滿愛心。他們好像春天的花朵,使人們對秋天的豐收充滿了期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