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怎樣愛孩子1(1 / 3)

第六章怎樣愛孩子

兒童是愛的起點和源泉

本校時常舉辦一些蒙台梭利式的聚會,參與者為包括學生的親友在內的社會各階層人士。人們自行組織,氣氛和諧愉快,聚會總能圓滿落幕。顯而易見,這種自由的聚會有別於典型的學術會議。

人們從世界各地湧來我們的蒙台梭利學校進行訓練,離開時都能達到一定的教育水準,這是我們接受他們的唯一目的。這些學員身份不盡相同,有大學生、教師、律師、醫生等;思想觀念也迥然各異,如我的一個美國學生就是無政府主義者。盡管差異如此之大,他們卻鮮少發生摩擦,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而他們也正是被這個理想召喚到了蒙台梭利學校。

與印度相比,比利時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卻擁有兩種語言:佛來芒語和法語。比利時人口稀少,彼此間的關係卻很複雜,分屬不同的社會組織及政治團體。由此,這些人聚在一起的境況難以想象,但我們的聚會都很成功,這讓人不可思議。當地許多報紙評論道:“長久以來,我們試圖舉行由各個團體參加的會議而未能如願,現在它卻自己出現了。”

這應歸功於兒童的力量。無論人們的政治觀念、宗教信仰有何不同,他們對兒童的熱愛都是大同小異的,這種愛促使他們團結在一起。成人因利益或信仰的分歧,分裂成各種各樣的團體,聚眾討論事情時由於觀點不同而彼此謾罵,甚至大打出手。但是,麵對兒童時,他們心裏就會出現相同的情感。可惜,兒童的這種巨大作用一直沒能引起我們的注意。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愛的本質。先讓我們看看詩人和先哲是如何描述愛的,隻有借助於他們,愛的力量才能獲得完滿的表達。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它孕育了人的生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愛的力量無比強大,能使最野蠻和粗暴的人屈服,也能感化最殘忍的暴君,因此,無論人們的行為存在多大差別,他們的內心都蘊藏著愛,這是人的天性,隻要愛發揮作用,就能觸動人們的心靈。反之,如果人的天性中沒有愛,那麼無論把愛描述得多麼美好,人們也不會有所動容。人天生對愛存有渴求,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

我們若想把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就應該關心愛的作用,研究愛的含義。兒童是愛的起點和源泉,凡與兒童相關的話題也都與愛相關。雖然我們時刻感受著愛,卻很少有人真正能理解愛,說出愛的根源在哪裏及愛的作用有多大,所以很難給愛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盡管存在種族、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差別,可是一旦談論起兒童,人們之間就會形成一種友好團結的關係,戒備之心不見了,各種隔閡也隨之消除。

與兒童生活在一起,人們不會有猜疑之心,變得親切、友好。愛賜予人生命,是道德的基礎,不僅蘊涵於兒童的天性,也是成人的稟性之一-比如成人常有保護他人的衝動,另外,群體之間的團結也是由愛的力量促成的。

本世紀,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也許這個時候談論愛不合時宜。可是,人們並未被戰爭和仇恨嚇倒,反而更加執著地尋求愛,並製定了共同生活的計劃。這不僅說明愛是真切存在的,也表明愛是團結的基礎。戰爭的威脅還沒有消除,很多人都說:“放棄你的愛吧,不要再做夢了,讓我們麵對現實。災難時刻都有可能發生,人為的災難吞噬著村莊、森林、婦女和兒童,難道這不是事實嗎?”我們對此並不否認,可即便這樣,我們依然要談論愛、尋求愛,為愛的重建而努力,因為有無數人和我們做著相同的工作。無論宗教還是非宗教,無論新聞媒體還是路人,無論文化與貧富,凡是渴望生活的人都在談論著愛。

仇恨極大地破壞了這個世界,愛遭到人們的質疑,除了對愛進行研究,我們還能怎麼辦呢?為什麼我們不對這種自然的力量進行研究?為什麼不使愛的力量顯現出來,造福於全人類呢?我們應該自問,為什麼在危機到來之時,人們會忘記愛的力量?為什麼不把愛的力量與其他力量相聯合呢?人類能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自然現象研究上,為什麼不能花點工夫來研究愛呢?事實上,所有能夠喚起愛的工作都應受到重視。前麵已經說過,愛是詩人和哲人經常談論的話題,這給人一種印象,仿佛愛隻是一種理想。但我要說,愛不僅是人類的理想,而且客觀存在著,過去如此,將來也一樣。

需要明白的是,我們之所以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愛,是由於我們的天性蘊涵著愛,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結果。

詩人和先哲的語句隨著時代的喧囂被所淹沒,被遺忘,但人們對愛的強烈渴求從不受外界左右。愛與被愛是人類生命的一部分,在我們的生命中充分體現,不是可以學得到的,也不是先哲們的妙言雋語能夠創造的。

除了習慣性地從宗教和詩歌中認識愛,我們還可以從生命的角度來思考愛。由此,愛就不僅是我們渴望的東西,而轉化為一種堅不可摧的生活現實。下麵讓我們來談論這種真實存在的愛,以及先哲對它的闡述。

有人說愛是宇宙最為強大的力量,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充分,因為愛不隻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創造。確切地說,愛是“上帝的巨大能量”。

人類對愛的感恩、詩人、先哲和聖人們的讚美數不勝數,充斥各個語種,我無法備述。我隻能引用聖·保羅的話——這位聖人把愛表述得最透徹,即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能激起我們的熱情。

他說:“如果沒有愛,世間所有的言語不過是一些毫無意義的聲音。即使我能預言久遠的未來、揭示無盡的奧秘、掌握所有的知識,即使上帝賜予我移山倒海的能力,但如果沒有愛,我也隻能一事無成。同樣,就算我散盡財產救濟窮人,拋棄生命追求道義,如果沒有愛,又能成就什麼呢?”

我想問聖·保羅:“你對愛有著如此之深的感受,那你一定了解愛的真諦吧,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問這個問題並非不恭,而是愛這種高尚的情感著實難以描述。

其實,聖·保羅的話已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現代人的處境,人類不是已經擁有了移山倒海的能力了嗎?現在,即使我們在地球的一端輕聲說話,另一端不也能清楚聽到嗎?可是,假如我們的世界沒有愛,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人類建立起了廣泛的社會機構,救濟世界各地的窮苦人,為他們提供糧食和衣物,但是,如果缺乏真正的愛心,這一切援助又意義何在呢?鼓聲能夠傳播很遠,震撼人們的心魄,那是因為鼓有著廣闊的內心。

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聖·保羅的話告訴我們,愛是偉大的、崇高的。這位聖徒的其他話語,同樣能給我們很多啟示:“愛意味著仁慈之心和持久的忍耐;愛是不嫉妒他人,不做虧心事,不妄自尊大;愛是摒除野心,放棄私利,克製怒氣,不做惡事;愛是熱愛真理與正義;愛是寬容、信任、期望和忍耐。”

這些思想都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刻畫,是對兒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的形象描繪。倘若我們對兒童的心靈有所了解,就能把兒童與這些話聯係起來。

兒童純潔的心靈足以包容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並通過自己的行為體現出來。兒童是脆弱而具耐力的,無論他們出生何方,沙漠、平原、山地甚至是冰雪覆蓋的極地,他們最終都能逐漸適應,成長之後,從生活中獲得極大的人生樂趣。無論生活家園環境如何艱險,無論狹窄還是廣闊,兒童都會與之發生血肉聯係,他們將終生喜愛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兒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能夠包容一切,人類精神領域的精髓如希望、信仰、團結、忍耐等,都會在兒童身上體現出來。

這就是我們的兒童。

倘若自然界不曾賦予兒童這種心理能力,任何一種文化就都將得不到發展;而若文化的發展始於兒童出生之後,人類文明也將無法得到持續的進步。

人類創造了社會,而這個社會的基礎是“具有吸收力的心理”的兒童,這是我們觀察兒童後得到的啟示。千百年來,人類為自己的命運而苦惱,而兒童用愛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先哲們沒能說出愛的真諦,兒童的發展卻向我們展示了愛的軌跡。

我們把聖·保羅的話與兒童相聯係起來,就能得出結論:“這位聖徒的話在兒童身上得到了完整體現。兒童身上集中了所有愛的資源。”

可見,愛不隻存在於詩人和聖哲心中,每個人的心靈都蘊含著愛。大自然把這種偉大力量賦予了所有人,以在他們生活的任何場合發揮作用。盡管人類被各種分歧和仇恨困擾,但愛從未從世上隱退,它為災禍連連的大地降下甘霖,滋潤人類的心田。近代具有巨大破壞力的戰爭表明,如果世間沒有愛,人類創造的包括文明進步在內的一切,都會失去價值。這並不難理解,生命把愛賜予了每一個人,這種天賦隻有從兒童時開始得到發揮,人類的活動才會有成果。若否,任動物式的掠奪習性發展,人類和禽獸就會混為一談。

我們並不否認人類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們若想把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就必須謙虛地向兒童學習,將兩種力量結合起來,因為人類創造的所有奇跡中,隻有一個領域沒能得到有效利用,即“兒童的奇跡”。

愛的形式多種多樣,遠遠不止以上這些。如今,愛在人們的心目中充滿了神秘色彩。我認為,愛應是本原力量的一部分,即物質的“吸引力”或“親和力”的一部分,愛包容在這種力量之中,征服整個世界。本原力量是形成物質的基礎,星辰運行、原子排列、物質聚合、大地形成、有機物的結構、生命的衍生都來自於這種力量。由此可見,愛應該是無意識的,人的精神能夠在生活中意識到愛,充分感受到愛。

生物的繁殖能力也是愛的一種體現,如果沒有愛,生命就無法延續,物種也會滅絕。

自然生命活動中,除了物種繁衍,動物的其他行為也能表現出愛,如相同物種之間的親和力、群體對個體的保護等。但動物隻能感受這種力量,卻無法捕捉到它。愛是如此寶貴,造物主在給予愛時非常節儉,每個生命都能得到所必需的愛,卻沒有浪費的餘地。

新生命剛到世間會喚起母親的愛,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母親日夜守護孩子,喂養它、保護它,給它溫暖,確保它的安全和健康。母體對幼體的保護出於本能的生命延續的需要,但愛的價值在此並未完整體現。幼體長大之後,母子之間的感情紐帶就會漸漸斷裂,父母的這種愛也會慢慢消失。幼體過去從母親那裏得到一切,現在必須獨自獲取,它不能指望從母親那裏得到什麼,哪怕是一口食物,也會遭到母親的猛烈攻擊。

這種情況表明動物的愛一旦實現其目的就會消失,如太陽隱入雲層中一樣。人類卻不同,即使嬰兒長大了,環繞在他周圍的愛也不會消失,反而還會從家庭延伸進其他的生活環境。隻要我們需要,愛就會把我們團結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