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尊重個體生命(2 / 3)

很多年來,經過無數次實驗後,這方麵的成功終於被認可了,《兒童門診指南》便應用了這一理論。這是一本探討"問題兒童"治療方法的書,要求人們給兒童提供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環境,使兒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想做的事情;他們的選擇應是自由的,不受教師或者其他人的左右。

這種醫療方法叫做“遊戲療法”,是使兒童在模仿遊戲中進行自由選擇,這比他們在家庭中的選擇範圍要廣。

如今,對“問題兒童”的家庭治療已經很普遍了,這得益於上述理論和其他一些理論的發展。這些方法也可以促進正常兒童的性格發展,隻要他們在一個群體中生活,和其他兒童一起玩耍。

當然,僅有這種治療的方法是不夠的。對於“工作(有意識地做事情)和自由能夠治療成長中的缺陷”還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因為工作和自由這兩個要素是兒童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遠不是充分條件。

實際上,兒童的性格缺陷會反複出現。由於生活環境中缺少正常發展的條件和機會,很多已經痊愈的“問題兒童”回家不久,又出現了性格偏離。

另外,盡管很多學校認同我們的觀念,並努力創造一種自由氣氛,但他們對自由的理解卻與我們不一致。

他們對自由的理解非常落伍。他們認為自由就是擺脫束縛、不受權威約束等,其實隻能說是對壓迫的反抗。假如學校將其付諸實踐,兒童隻會毫無節製地發泄情緒。因為他們以前受成人的控製過多,有一種本能的反抗傾向。雖然原則是“讓兒童去做自己願意的事情”,但如果他們缺乏自我控製能力,也同樣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

許多事情不能隻看表麵。有人說兒童做事沒有規律,有人說兒童很懶惰,事實是這些人總在強製兒童幹一些事情;有人說兒童都不聽話,事實是這些兒童可能一直被強製教訓。

自由是發展的前提和結果,兒童要獲得這種能力,必須先有一個潛移默化的受教育階段。人格的發展具有主動性,離不開兒童自身的努力和對經驗的獲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對弱者進行壓迫以使他們屈服,遏製他們的成長,卻不能強製他們發展。

另外,如果自由被理解成是讓兒童隨心所欲做事,那麼,他們偏離的性格將得不到任何矯正,反而會繼續發展。

我們的觀點是,兒童的正常發展需要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因此,我們在向兒童提供工具和環境時,必須有選擇、有目的,既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既然這些東西能夠左右兒童的發展,我們就該有目的地準備,使之適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保證兒童使用起來足夠便利,運動協調能力得到提高。兒童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能夠促進他們心理的發展,提高運動協調能力,並且矯正性格缺陷。這裏,重點在於“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做某件事”。如果兒童毫無目的,不僅起不到矯正的效果,反而會引起更多缺陷。

激發兒童的興趣能改善他們的個性。對"問題兒童"的治療也需有一個過程,並非一進我們的學校就能夠痊愈。這個過程中,他們接受新環境的影響,充分發揮“行為自由”,個性才能得到發展。隻有在環境才能充分展示兒童的天性--自發的紀律、愉快地工作、社會良知、對他人的憐憫等。當這些能力得到正常發揮的時候,自主決定行為就成了兒童生活的規律之一。

我們的原則很簡單,就是讓兒童做他們自己選擇的有趣的事情。這些事情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不使他們感到勞累,提高各種能力,完善他們的心理發展。

成人為兒童提供幫助並不意味著應該隨意給他們任何東西,而是要根據兒童的性格和興趣去選擇。同樣,我們也需要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來選擇教育方法。

我們學校的兒童不僅完善了性格,求知欲也增強了。人們可能會說兒童在進行一種精神鍛煉,尋求一條通向自我完善與心靈淨化的道路。阿拉伯經典作品《吉塔》中寫到兒童的發展時說:“讓兒童做該做的事情極為重要。因為大腦需要不停地工作,不會停止不動,隻有專注地做事,才能發展人的精神。懶惰的大腦容易接受不好的東西,因而懶漢不能算作是健康的人。”

這與我們的觀點相同。正如紀伯倫所說,“工作是愛的表現”。

相信孩子的自覺性

盡管兒童行動自由,卻給人一種有紀律性的印象。兒童安靜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取出或歸還教具時走路的聲音很輕,離開教室也隻在院子裏張望一下就回來,從不久留。他們對教師的要求執行迅速。

一位教師告訴我:“兒童如此聽話,使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為每一句話負責。”教師要求兒童安靜地練習,她提出要求之後,他們就會帶頭表率。這種對紀律的服從沒有阻止兒童的獨立行動,也沒有為他們自主安排活動造成障礙。他們各取工作所需要的教具,並保持整潔。如果教師來遲了,或隻有兒童留在教室,一切也能照常進行。他們自發地把秩序與紀律結合在一起,這是最吸引參觀者的表現。

他們表現出極好的紀律性,在教師提出要求之前先會服從。原因是什麼呢?兒童工作時,教室裏非常安靜,沒有人試圖破壞這種氣氛,也沒有人通過虛假的形式來獲得這種安靜。可能是兒童找尋到適合他們生命的道路吧,就像星星在運行中不停地閃光一樣。這種自然規律已經和環境無關,成為宇宙規律的一部分。人們應該具備的觀念是,自然界的規律為諸如社會生活的所有其他形式規律提供了基礎,事實上,能激起最大興趣並為教育理論提供營養的事情,就是闡明了自由隻能建立在秩序和紀律的基礎上。很多人很難理解這一觀點。

一天,意大利總理的女兒陪同阿根廷共和國大使來“兒童之家”參觀訪問。大使要求預先不作通知,她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想要更確切地證實一下。

他們到達之後卻得知那天是假日,學校不開門。院子裏一些孩子馬上走過來,其中解釋說:“雖然是假日也沒有關係,我們都在這幢大樓裏,可以到門衛那裏取鑰匙。”於是,他們把小夥伴集合起來,打開教室的門後自主工作起來,向客人們證實了他們令人驚訝的自發性行為。

訪問者也包括意大利國王、王後及其他一些名人,他們到院子裏看望孩子,這種前所未有的場麵讓住在公寓大樓的人們驚訝不已。孩子們的母親經常會跑到我這兒,高興地反映家裏發生的事:“這些三四歲的小孩會說:‘該洗一洗你的髒巴巴的手了’,或者‘你是不是該把衣服上的髒東西擦掉?'聽到這些,我們不僅沒有惱火,反而覺得像在夢中一樣。”

如今,兒童使得貧困的家庭變得清潔、整齊。他們清理掉了窗台上破碎的鍋罐,把窗戶玻璃擦得閃閃發光,連院子花壇中的天竺葵也被侍弄得花枝亂顫了。

由此,一些婦女經常偷偷把天竺葵放在學校窗台或地板上,並做一些好吃的飯菜送到教室,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恪守教育原則

怎樣才能獲得這個結果呢?下麵我將簡要描述一些案例或印象來闡明我所持的觀點。

沒有受到障礙約束的兒童的心理是依其本性而活動,但人們眼裏往往隻有兒童,而沒有方法。我們前麵所列舉的成功案例根本不是任何“教育方法”的產物,如鳥的羽毛、花朵的芳香一樣是自然發展的。然而,教育所做的是采用一種能夠幫助兒童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他們,因而,兒童的自然特性會受到教育的影響。這類似於培育新品種花朵,園藝學家通過適宜的照管和一定的工藝,不會改變花朵會開花的基本特征,但能改良花朵的色彩、香味和一些其他自然特征。

“兒童之家”的一種現象表現了兒童的某些天賦的心理特征,但不像植物的生理特征那樣明顯。兒童的心理活動是多樣易變的,若處在不適宜的環境中,心理特征就會被其他東西所取代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在涉及教育之前,我們必須創造一個能促進兒童天賦正常發展的適宜環境,而首要任務就是消除障礙物。這是教育的基礎和出發點,我們應當先發現兒童的本性,才能發展兒童的現有特征。隻有如此,才能促進兒童的正常發展。

通過對偶然引起兒童正常特征發展的條件的考察,我們篩選出一些重要條件。第一是把兒童安置在一個不會讓他們感到任何壓抑的愉快環境中。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一定會發現他們的新環境非常舒適——整齊潔白的教室,特意為他們製作的新的小桌子、小凳子和小扶手椅,以及院子裏陽光照耀下的小草坪。

第二是成人的積極作用。兒童的父母通常沒什麼文化,但教師不因此而像其他學校教那樣存有傲慢和偏見,從而產生一種“理智的沉靜”。人們若早認識到教師必須沉靜,就不會把它視為神經質。更深沉的沉靜是一種沒有雜念的、暢通無阻的狀態,是內心清澈與思考自由的源泉,是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是理解兒童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教師準備活動的最必要的部分就是獲得這種沉靜。

第三是給兒童提供合適、引人、科學的訓練感官的材料。兒童被這些用於完善感知的材料所吸引,對運動進行分析和改進;並由此學習集中注意力--這些僅通過教師說教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說”隻是一種外部的力量。

因此,兒童發展需要適宜的環境、謙遜的教師和科學的材料--也即是我們教育方法的三個外部特征。

現在我們去發掘兒童心理活動的種種表現方式。連續的活動要求手的運動專注於一項簡單的工作上,令人驚訝的是,這像魔杖一樣叩開兒童天賦的正常發展之門。兒童特征的發展來自於某種內在的衝動,一如他們樂意進行像“重複練習”和“自由選擇”的活動。

我們發現,兒童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從事他的工作,是因為他的活動如與他的生命和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心理新陳代謝,兒童的選擇將成為他的指導原則。兒童熱情地對諸如安靜類的練習做出反應,他喜愛能導向榮譽與正義的課程,急切地想要學會那些能發展他的心靈的工具,也需要向我們展現秩序和紀律。反之,他厭惡諸如獎品、玩具和糖果之類的東西。但是他仍是真正的兒童,充滿活力、真誠、歡樂、可愛;高興時會叫喊著,拍著手,到處奔跑;喜歡大聲迎接客人,反複感謝,以呼喚和追隨來表示激動;他友好,喜歡看到的東西,並使一切適應自己。

我們把兒童選擇的東西和自發的表現方式列舉出來。或者,還可以加上他所抵製的在他看來浪費時間的東西。由此我們發現,兒童本身已為構建教育方法提供了實際、明確甚至是已驗證的原則。兒童的選擇是這種教育方法的指導原則,他們的自然本性能夠阻止錯誤的發生。

這些原則在構建正確的教育方法過程中始終起著作用,長期的經驗也足以證明這一點。我們由此聯想到了脊椎動物的胚胎--其中有一條將變成脊椎柱的模糊的線,線的內部有一些點慢慢發展成互不相連的椎骨。

我們可以進行進一步比較:胚胎分成了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個部分,同樣,教育方法的基本輪廓也是一個排列成線狀的整體,它具有一些會如椎骨一樣漸變的特征。這個整體也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環境、教師和各種教具。

其中的第一項“兒童喜歡的東西”,包括個人工作、重複練習、自由選擇、控製錯誤、運動分析、安靜練習、社會交往的良好行為、環境秩序、個人整潔、感官訓練、書寫和閱讀、複述、自由活動諸項;第二項“兒童抵製的東西”包括獎勵和懲罰、拚字課本、玩具和糖果、教師的講台諸項。

一步步追蹤這種基本輪廓的演變是饒有趣味的。人類社會最初的工作是受兒童指導的,表明了那些原則最初表現為人們從未料到的新發現。而這種特殊的教育方法的不斷發展被看作一種演變,因為其中的新東西來自生命本體。生命的發展依靠於它所處的環境,兒童的成長環境由此具備了某種特殊性,雖然它是由成人提供的,本質上卻是一種與兒童生命發展新模式的積極互動。

這種新的教育方法很快被應用於不同種族及各種條件下的兒童教育學校,這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驗資料,我們發現共同特征和普遍趨勢提供幫助。因此,自然規律應該是構成教育的首要基礎。

仿效第一所“兒童之家”建立的學校采取了同樣的原則:首先期待兒童的自發表現,然後才考慮從外部取一定的具體方法,這一點算是有趣之處。

尊重孩子的本性

我們的教育方法主要強調環境,其次是教師的作用。教師成為兒童活動障礙的原因是缺乏主動精神,過分注重自我和權威。具有主動精神的教師看到兒童獨立活動並取得進步時,會由衷地感到高興,給予他真誠的讚美,最後強調的是尊重兒童人格,但其程度在任何其他教育方法中沒有先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