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為紙的歐陽修(1 / 1)

以沙為紙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成人的。

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她家窮誌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兒長大。

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杆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

一年大一年的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盡力分擔家務。

歐陽修盡管已經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親怎麼有那麼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自己。

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後,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了解你父親的品德高尚。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然後,母親對歐陽修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歐陽修父親的為人:“我嫁到歐陽家的時候,你奶奶已經去世了。可是,我從你父親對你奶奶的紀念中,知道他是個很孝敬長輩的好人。你父親在家尊敬長輩,在外當官的時候,對公事嚴肅認真,從不馬虎。他白天辦公,晚上還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對於死刑的材料,總是反複調查、核實。他常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為此,他無論辦哪一件事,都非常認真。”

歐陽修全神貫注地聽著。

母親接著說:“後來,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對我說:‘我不能看孩子長大了,希望你今後把我的話告訴孩子:人不要貪財圖利,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要孝敬長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你父親的遺言,望你好好勉勵自己。”

歐陽修聽到這裏,抽泣著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誌,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12歲那年,歐陽修開始出門求學。一天傍晚,他行至襄陽城下,見城門已關,便向城頭一個把守老兵拱手施禮道:“煩請老伯開門,讀書人遠道而來,進城求宿。”

老兵說道:“既是書生,我出一聯,對得出,放你進城;對不出,明晨再進。”

歐陽修答道:“遵命。”

老兵念道:“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歐陽修一聽這上聯,便接上說:“出對子容易,對對子難啊,請先生先對吧!”

老兵人聲道:“我是要你對的!”

歐陽修笑道:“學生已經對過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原來這副對聯是:

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老兵立即下城樓開了城門,讓歐陽修進城。

夢想小啟迪

歐陽修自幼家境貧困,但是他非常懂事,懂得體諒母親的辛苦,為母親分擔憂愁。最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成功之路,沒有讓母親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