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父旅行的沈括
1031年,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出生在錢塘的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是個地方官,一直在外地任職。母親識文斷字是一位有文化教養的婦女,她擔負著培育幼年兒子的任務。
沈括從小聰穎過人,酷愛讀書而且勤奮刻苦,在母親的指導下,他遍讀家中的藏書,對各門學科都有濃厚的興趣。
沈括少年時代隨父親走過許多地方。壯麗的山河,廣闊的田野,一幅又一幅地在他的眼前展開,引發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波濤洶湧的錢塘江潮、敏捷靈活的四川鸕鶿、鋒牙利爪的南海鱷魚,在沈括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父旅行的少年時代不僅使沈括開闊了眼界,也使得他接觸了社會,對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有所了解。
沈括24歲時被任命為沭陽主簿。這為他進一步增加閱曆,擴充見聞,取得科學技術第一手素材提供了好的條件,入仕後的沈括依舊勤學不止。
他在沭陽任職時,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親自考察繪製圖畫治理了沭水河,消除了水患,使百姓安居樂業,深受上司賞識。
1062年,沈括中了進士第一名。幾年後入京,在昭文館編校書籍。沈括在昭文館利用時間和職務之便,閱讀了大量館藏書籍,尤其深入研究了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天文學。
1072年,他又被任命為司天監。司天監是中央政府掌管天文曆法的機構。觀測天象、推算曆書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沈括推薦平民天文數學家衛樸,一起工作。沈括與衛樸互取所長,通力合作,終於修成了《奉天曆》。《奉天曆》雖然比舊曆有許多進步,可在修曆的過程中,遭到了守舊派的百般阻撓,實測工作受到很大影響,使新曆的精密程度大打折扣。然而,沈括在晚年提出了更為先進的“十二氣曆”。
晚年的沈括定居潤州夢溪園,於是專心把一生對文學、藝術、曆史、政治、天文、地理、數學、技術等諸方麵的觀察實踐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歸納整理造冊出書,並提出創造性的見解,最終完成了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夢想小啟迪
讀書使人增長知識,旅行使人增長見識。沈括通過旅行,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結合了起來,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