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的顧愷之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善畫人物肖像,尤擅畫女人和神女。他那神來之筆的練成,畫出了他對至親的一片孝心。
顧愷之的母親生他時不幸亡故,他由奶奶帶大。他父親原是朝廷官員,因不滿時政退休在家。
顧愷之稍長大一點,他便每天纏著父親迫問母親的長相。父親被兒子的情思所感動,便詳細地敘述了母親的長相和衣著。顧愷之把這一切都牢牢地記在自己的腦海裏。
8歲那年,他忽然向父親要筆墨,說要給母親畫張像。父親說:“你連母親的樣兒都沒見過,怎麼畫呢?”
小愷之說:我就憑您說的畫,一天不像畫兩天,兩天不像畫三天,定些畫像了為止。
於是顧愷之每天都在畫,不分白天黑夜。畫好了就給父親看,看了以後改,逐漸逐漸母親的像有幾分相像了,但就是眼睛畫不好。顧愷之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終於有一天,顧愷之把再次畫成的母親像給父親看,父親竟然看呆了,說:“像了,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別像呀。”
通過幾年的苦練,顧愷上終於掌握了傳神點睛的繪畫技巧。顧愷之這種傳神點睛藝術造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幾十年刻苦學習的結果。
20歲時,顧愷之已成為卓有成就的肖像畫家了。別人向他求教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的母親是我心中一直活著的老師。”
這種“傳神”的筆法,是顧畫的最大特色。顧愷之非常重視畫人點睛的技巧。古書記載說,他曾給人家畫扇麵,扇麵上是大詩人阮籍、嵇康的像,但都沒有點上眼珠,就把畫給了人家。
扇子的主人問:“為什麼不畫上眼珠?”
他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怎麼能點上眼珠呢?點了就要說話,變成活人了。”
顧愷之和陸探微、張僧繇是南北朝時期三個最重要的畫家,代表了漢代美術得到迅速發展和成熟的人物畫藝術。
夢想小啟迪
由於對母親的思念,使顧愷之從小認真學習作畫,最終成功畫出了從未謀麵的母親,並且成為了一個著名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