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洞中讀《詩經》(1 / 1)

屈原洞中讀《詩經》

在長江三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裏就是屈原的故鄉。屈原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在鄉裏的學堂學習時,表現得特別勤奮用功,他常常第一個到達學堂,每天一放學就回到家裏做功課,做完功課,他便一個人吟誦起古人留下的優美詩篇。

可是,有一段日子,學堂放學後,遲遲不見屈原回家,直至吃晚飯的時候他才回來。屈原的姐姐覺得非常奇怪,究竟怎麼回事呢?姐姐每次問屈原,屈原總是神秘地笑笑說:“我現在誰也不告訴。你們放心吧!反正我不會去幹壞事。”

聽了屈原這樣的回答,姐姐心裏總不踏實,她決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快要到放學的時候了,姐姐來到學堂門口,躲在校門對麵的一棵大樹背後。當屈原走出校門時,姐姐便悄悄地跟在後麵。屈原在前麵頭也不回,一個勁地向前走。姐姐氣喘籲籲地在後麵跟著,一直來到了後山坡的一個天然小山洞口。姐姐見屈原走進了山洞,便在洞口的一塊岩石上坐了下來。姐姐壯著膽子摸進了山洞。隻見屈原聚精會神地端坐在泉邊的青石上,手裏拿著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著。姐姐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屈原被竹簡的內容深深地迷住了。聽到有人在喊,吃了一驚。當他看清站在洞裏的是自己的姐姐時,便笑著向姐姐迎了上去,“姐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裏讀。再說,這裏的環境也和詩歌一樣美,所以,我就來這裏讀書了。”

“你得向家裏說一聲啊!”姐姐輕輕地責備了一句,又說:“現在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家吧!”姐弟倆手拉手一塊走出了山洞。

從那以後,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他都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就這樣,持之以恒,經過整整3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並為其後來成為一代文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夢想小啟迪

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屈原每天堅持讀《詩經》。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