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牢記母親教導(1 / 1)

孟子牢記母親教導

戰國期間,在山東鄒縣的一戶貧苦人家,剛剛3歲的孟軻便失去了父親,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肩上,孟母每天辛苦勞作把孟子撫養成人。孟母很重視教育,一心想把孟軻培養成有學問的人。

童年的孟軻很貪玩,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經常有出殯、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孟軻經常與夥伴們一起模仿他們。

孟母見了很生氣,為了讓孟軻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裏。她以為孟軻可以專心讀書了。

但孟軻的家背後離鬧市很近,嘈雜的聲音使孟軻無法認真讀書。孟軻和他的新夥伴常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孟母見了更為生氣,於是決心再次搬家。

這一次,孟母把家遷到了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聖地,許多讀書人在那裏學習,還時常演練禮儀。

孟軻受到了感染,每日在家中專心讀書,也漸漸模仿起學宮中演練禮儀的舉止來。

不久,孟母把孟軻送入了學宮。孟軻在那裏學到了很多知識和禮儀,接受了許多新思想,也為他今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有一日,孟軻正在上課,人在課堂心思卻早已跑出窗外。他突然想起了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隻來玩玩,於是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學宮,跑回了家。

正在家中辛苦織布的孟母見孟軻又逃學回來,隨手抄起身旁的一把剪刀,猛地幾下把織機上已經織成的一塊布攔腰剪斷了。

孟軻從未見母親如此生氣,他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母親嚴厲地問道:“這布匹斷了還能重新接好嗎?”

“不能。”孟軻怯聲答道。

孟母又說:“你不專心讀書,半途而廢,將來也會像這斷了的布匹一樣,成為沒用的廢物。”

話兒一說出口,孟母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心地痛哭起來。

孟軻看到傷心的母親,又看看被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跪到母親麵前,說:“母親,原諒孩兒吧!孩兒一定不辜負母親的希望,好好念書。”

從此以後,孟軻發奮學習,終於成為滿腹經綸的大學者。

長大後的孟子雖然學富五車,然而仍不滿足,決心外出曆練,同時拜訪明師,繼續上進。

在遊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時,幾經周折,拜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的傳人、品德高尚的司徒牛為師。

從此,孟子跟隨司徒牛又開始向更高的境界邁進。經過多年的努力,孟子終於成了一代大儒。

夢想小啟迪

為了讓孟軻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屢次搬家,環境熏陶人,孟軻由一個頑童變成了一個發奮學習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