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
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隻有痛哭。
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這首《於右任遺歌》,在海峽兩岸共同傳頌,膾炙人口。
台北的北投,有山有水有溫泉,於右任的故居就在那裏。
於右任,名伯循,字右任,後以字傳世。於右任是陝西三原縣人,祖籍涇陽。關於“右任”的來曆,有兩種說法:一種傳說原為“誘人”兩字,後來取其諧音改為“右任”;另一種傳說“右任”原為“右衽”。“衽”即衣襟。中原地區的人以“左衽”為受異族統治的代詞,“右衽”乃一反其義。由於“衽”畢竟生僻,後來改為“右任”。在他晚年,按照傳統習慣應當尊稱之為“於老”、“於公”,而在台灣,人們卻尊之為“右老”、“右公”。
於右任有三重身份:
一是政治家。1905年,於右任為籌辦《神州日報》,到日本考察,經朋友介紹,在東京秘密拜會孫中山先生。於右任後來回憶說,他走進一間秘密的小房子裏,屋裏隻點了一根蠟燭,孫中山在黝暗的光線下對他講了許多革命的道理,他當著孫中山的麵簽下加入同盟會的盟誓。從那以後,於右任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1924年,中國國民黨改組,於右任被推選為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北伐成功之後,於右任曆任國府委員、審計院院長。1947年國民黨實施“憲法”,於右任出選第一任監察院院長,到台灣之後仍多年擔任此職。
二是詩人。《於右任遺歌》便是他的詩作。早年,於右任與詩人柳亞子齊名,同為1909年成立的文化團體南社的棟梁。於右任著有詩集《右任詩存》(1926年出版)、《右任詩存二集》(1947年出版)。1984年大陸出版《於右任詩詞集》,由於右任女婿、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屈武作序。
三是書法家。於右任的草書別具一格,人稱“一代草聖”。於右任1932年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係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對於推動草書產生深遠的影響。著名書法家胡恒先生這樣評價於右任的草書:“他的草書於跌宕中見飄逸,在疏散中見規矩。到了晚年尤其圓潤蒼勁,人見人愛,時人譽為舞鶴遊天,有力而無用力之跡,深厚而無失從容之貌,儀態萬千,美不勝收。”
我本以為,於右任先生的故居應當很容易找到,因為他的故居就在北投公園內,而北投公園在台北是人所皆知的地方。在一個秋雨霏霏的日子,我驅車前往北投公園。
北投公園建於1911年(日本明治44年),已經有百年曆史。那裏離新北投不遠,到了那裏,便聞到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硫磺味,因為那裏是地熱穀,是溫泉的中心。正因為這樣,那裏溫泉旅館、公共浴室林立。日本人特別喜歡溫泉,在日本統治時期這裏是全台灣飯店、旅館密度最高的地區,同時也是娼妓最多的紅燈區。台灣光複之後,蔣介石住在與北投相鄰的士林,他下大力整頓北投,清除娼妓,終於去除了這裏黃色的毒瘤。
北投公園是一個狹長的公園,位於北投溪的兩側,潺潺溪水穿過公園。由於曆史悠久,公園內巨樹成林,綠意盎然。司機張先生駕車沿著北投公園尋找,始終不見“於右任故居”或者“於右任紀念館”之類牌子。我知道於右任故居叫“梅庭”,坐落在中山路6號,可是不僅連“梅庭”的牌子沒有看到,連中山路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