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尋訪胡適生命的終點(2)(3 / 3)

作為自由主義者的胡適,遭到來自海峽兩岸的“批判”,可謂“兩麵不討好”。所幸蔣介石本人對於胡適還是尊重、尊敬的。

值得提到的是,即便是蔣介石那樣尊重、尊敬胡適,胡適依舊我行我素,甚至支持台灣的雷震等人組建“反對黨”反對蔣介石,卷入了台灣著名的“雷震案”。

雷震在1923年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政治學係。1932年擔任中國國民黨南京黨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在抗日戰爭中雷震獲得蔣介石提拔,擔任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等職。1949年10月雷震前往台灣。11月20日雷震在台北創辦《自由中國》半月刊,在美國的胡適掛名擔任發行人,而實際負責人為雷震。

《自由中國》最初的宗旨是“擁蔣反共”,當然得到蔣介石的支持。從1956年起,《自由中國》逐漸轉為“民主反共”,這“民主”便指向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引起蔣介石的反感。

1960年雷震與台港在野人士共同連署反對蔣介石違背憲法三連任總統,使蔣介石大怒。這年9月4日,雷震及其支持者劉子英、馬之驌、傅正被捕,並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10年徒刑。這便是震撼台灣社會的“雷震案”。

作為《自由中國》的發行人,作為雷震的同情者的胡適,向蔣介石求情,蔣介石置之不理。

胡適無奈。1961年雷震65歲生日,胡適手書南宋詩人楊萬裏的《桂源鋪》,贈給關押在綠島監獄的雷震:

萬山不許一溪奔,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作為自由主義者的胡適,內心對於反獨裁的雷震的深切同情表露無遺。

胡適不光是學者,也是詩人。他的《老鴉》一詩,恰如其分地寫出他的心境: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裏飛去飛回,整日裏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係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這首出自胡適筆下的白話詩《老鴉》,是胡適早年從美國歸來時自己心境的寫照。他“天寒風緊,無枝可棲”,卻“啞啞的啼”,對當時的社會提出種種批評,卻被人家“說我不吉利”。倘若把這首小詩放大,延伸到胡適的一生,延伸到國共雙方的嚴厲批判,也是如此。胡適,是一個“不能叫人家係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的人!

胡適祖籍安徽績溪。不久前與安徽教育出版社領導相聚,得知該社出版了44卷《胡適全集》,這連台灣都未曾以這樣的規模出版過。胡適先生倘若九泉之下有知,“啞啞的啼”居然在海峽彼岸的故鄉出版,當會含笑以謝。我不由得記起一句格言:“用筆寫下來的,用斧頭砍不掉!”

走出胡適故居時,管理員特地指著門外三棵高大的棕櫚樹對我說,這是為胡適建造這幢屋子時,蔣介石令人特意栽種的,意思是希望胡適來了之後,也像這三棵大樹一樣在此深深紮根,不再走了。

麵對胡適故居,麵對胡適的墓,麵對胡適生命的終點,我追尋胡適的人生腳印,感歎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