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獨家專訪郝柏村(6)(2 / 2)

郝柏村在金門的日記,被整理成《八·二三炮戰日記》一書出版。最初由於部分內容在當時尚屬敏感話題,隻印300冊,在內部發行。1995年,郝柏村出版《不懼》一書,除收入《八·二三炮戰日記》全文之外,還收入郝柏村軍務、政務、黨務方麵的文章。

由天下文化出版社王力行女士寫成的《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一書,於1994年出版,發行了18萬冊之多。

1994年,還出版《有愧:郝柏村講義》一書,收入郝柏村講稿。

郝柏村8年擔任“參謀總長”的日記,先是集中有關蔣經國的內容,於1995年出版了《“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一書。接著又於2000年出版了《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厚厚上、下兩卷。

郝柏村軍事方麵的著作,整理成《教戰記》一書,於1998年由軍事迷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另外,《“行政院郝院長”言論集》共3卷,分別在1991、1992、1993年由“行政院新聞局”編輯出版。

郝柏村有300多冊相冊。2004年從眾多的照片中選其精華,出版了《郝柏村影像集》。

郝柏村還完成了他的回憶錄。

郝柏村晚年埋頭書齋,不斷推出新著,可謂著作豐盛。

出任蔣介石的侍衛長期間的郝柏村日記,尚未出版,但是在2011年6月推出重要新著《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引起讀者廣泛興趣。選擇1945年至1949年的蔣介石日記進行解讀,對於郝柏村而言要有足夠的勇氣,因為1945年至1949年正是蔣介石由盛而衰、最後被毛澤東逐出大陸退守台灣的5年。用郝柏村的話來說,那就是“從抗戰勝利到大陸失敗”的5年。郝柏村直麵蔣介石這難堪的5年、失敗的5年,以中性立場進行解讀,厘清史實,總結教訓。尤其是已經九旬高齡的他,花費4年多時間寫作此書,難能可貴。郝柏村遜稱他是“事後有先見之明”,而這“事後”的“先見之明”正是對曆史的反思。

郝柏村回顧說,1945年,他作為一個26歲的青年軍官,在重慶親曆抗戰勝利舉國狂歡的歲月。而到了1949年,則為在大陸全麵失敗的一年,他作為參謀總長顧祝同上將的上校隨從參謀,又回到重慶,於當年12月10日,隨同總裁蔣公黯然飛離成都,飛離大陸,那時他30歲。這5年的經曆對於郝柏村而言是刻骨銘心的。他說,就國民黨方麵來說,老一代的當事人並未完全說出真相,年輕一代更是無從查起。正因為這樣,他以一個親曆者的身份,解讀蔣介石這5年的日記。他說,曆史的脈絡和因果關係必然存在,不會因時間久遠而失去傳承或改變痕跡。無疑的,蔣公的親筆日記,是追尋這段期間真相最重要的依據。

郝柏村還指出,“這5年的曆史,是決定台海局勢的根本,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是離不開這個根本。臍帶可以切斷,但血緣不可能中斷。”也就是說,明白這5年的曆史,就會明白為什麼海峽兩岸是一個中國,這“血緣不可能中斷”。

郝柏村中肯分析蔣介石在國共內戰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抗戰與內戰不同,抗戰可依民族大義號召動員”;“內戰不是抗戰的延長,尤其麵臨中共對廣大農村佃農分田翻身的宣傳,反共內戰的正當性,難獲全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