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去世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空缺,成為權力鬥爭的焦點。李登輝在中國國民黨黨內的資曆甚淺,黨齡不過17年,而中國國民黨向來“以黨領政”,他倘若不能取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於囊中,則“總統”寶座不穩。李登輝擺出一副忠於蔣經國“遺誌”的姿態,在蔣經國遺像前久久沉思默哀,悲痛至深。李登輝還“虛心”向國民黨元老逐一“請益”,其中有前“總統”嚴家淦以及元老張群、陳立夫、穀正綱等,同時李登輝在暗中集結自己的勢力,尤其是注重拉攏國民黨的少壯派。
當時李登輝受到“官邸派”的嚴重挑戰。“官邸派”的首領是從美國回來、住在士林官邸的宋美齡,她以蔣介石夫人之尊,本是中國國民黨主席的當然人選,何況她得到“五公”一致支持。然畢竟“老夫人”宋美齡年事已高。宋美齡推舉蔣家親信、“行政院長”俞國華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未能成功。宋美齡又推舉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李煥為主席候選人,無奈李煥深知自己不是李登輝的對手,婉拒提名。於是“老夫人”隻得使用緩兵之計,稱國民黨代理主席一案待蔣經國喪事畢再議。
不料,1988年1月18日,以少壯派趙少康為首的39名國民黨“立法委員”突然聯署公開發表聲明,要求推李登輝出任“代理主席”。1月27日的國民黨臨時中常會上,列席會議的少壯派、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宋楚瑜突然大聲抗議暫緩國民黨代理主席一案,稱“多拖一天,也就是多對不起經國先生一天”,說罷拂袖而去。會議輪值主席的餘紀中表示同意宋楚瑜的提議,與會的27名中常委以起立鼓掌的形式表示同意推舉李登輝為國民黨代理主席。人稱宋楚瑜“臨門一腳”、在關鍵時刻幫助了李登輝。
不過,台灣媒體指出,“李登輝剛接任‘總統’時,其實是很怕郝柏村的,因為郝柏村掌握軍權。”“郝柏村當時叫李登輝去向蔣經國謁靈,並去探望蔣夫人,李登輝馬上去做,回來還打電話給郝柏村報備。”
1988年7月8日,在國民黨“十三大”上,李登輝“轉正”,正式當選國民黨主席。這樣,李登輝集黨政首腦為一身,唯缺兵權。手握重兵的“鎮國公”郝柏村在台灣政壇的分量凸顯出來。
1989年6月,李登輝任命李煥為“行政院長”,逼退了原“行政院長”俞國華。
李登輝當然也很擔心“鎮國公”郝柏村手中的兵權。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第四任“參謀總長”到期。在此之前,即1989年9月,李登輝約見《自立報》係的社長吳豐山時,便“吹風”說:“去年為了IDF(即‘經國號’)戰機計劃,才延長郝柏村的任期一年。今年IDF戰機試飛後,郝的總長任期不會再延。”吳豐山回報社後便發布了郝柏村可能不再留任的消息。1989年12月5日,李登輝用國民黨中常會的名義,決定郝柏村出任“國防部部長”,“參謀總長”遺缺由空軍總司令陳齡接任。
台灣政壇波瀾不斷。李登輝的“總統”任期到1990年5月20日屆滿,而要連任“總統”,必須得到國民黨提名。1990年2月,在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全會上圍繞下屆總統候選人提名又展開尖銳鬥爭,人稱“二月政爭”。“官邸派”推出林洋港與陳履安搭檔正副總統,希望得到黨內正式提名,被李登輝擊敗。林洋港曾經擔任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司法院長、國民黨副主席。3月,“官邸派”又提名林洋港與蔣緯國搭檔正副總統,但再度失敗。蔣緯國乃蔣介石次子、蔣經國的弟弟,“官邸派”的中堅。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就任第八任“總統”。6月1日,李登輝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院長。
出將入相
馬英九曾經用“出將入相”來形容郝柏村,指的就是郝柏村從一位一級上將成為“行政院長”。“將”是武官,“行政院長”是文官。郝柏村不僅有將才,而且也有文才。
林洋港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及郝柏村:1967年他擔任南投縣長時,郝柏村任蔣介石“總統”的侍衛長,有時蔣介石召見他,在等候時,他往往會先到郝柏村的房間裏坐坐,看到桌上放的書很多,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宗教方麵等都有,可見郝柏村有空就博覽群書。
李登輝以“竭力讚揚”的姿態,把郝柏村推出“閣揆”的位置。李登輝稱讚郝柏村“民主素養濃厚”、“具有高度愛國心”,還誇獎郝柏村是“有魄力的人”,“做事幹脆利落”,並且還不時豎起大拇指說:“郝同誌就是好同誌。”不過,李登輝在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長”之前,還附有條件,即郝柏村必須“提前除役”,亦即放棄一級上將的軍銜,以一個“文職官員”身份出任“行政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