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獨家專訪郝柏村(3)(3 / 3)

當年金門的生活是艱苦的。郝柏村回憶說,金門遍地黃沙,道路大都是土路。我們外出一趟,回到軍營區,一洗臉就洗下一盆黃水;官兵所用白毛巾,也都變成黃色。

1958年6月,郝柏村第一次輪休,回到台灣台南網寮駐地。這時駐紮在小金門的陸軍第9師,突然發生惡性事件,一個失去理智的士官,殺死了一位女青年工作隊隊員。“國防部”追究領導責任,決定要撤換第9師師長黃毓軒少將。當時的金門防衛總司令胡璉力保黃毓軒,但是蔣介石直接批示,由郝柏村接任第9師師長,胡璉從命。

1958年8月2日,蔣介石召見郝柏村。8月4日郝柏村飛回金門,出任陸軍第九師師長,守衛在最前沿——離大陸最近的小金門。

8月20日,蔣介石從台灣飛往金門視察,首先來到小金門,郝柏村向他報告了戰備情況。當天晚上,金門防衛總司令部舉行宴會,歡迎蔣介石,郝柏村也出席宴會。郝柏村記得,蔣介石在宴會上訓示,守衛大、小金門,“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蔣介石剛剛離開金門後,一場震撼海峽兩岸、震驚世界的炮戰開始了!

在“8·23”炮戰的日子裏

郝柏村永遠記得這一曆史性的時刻:1958年8月23日17點30分,暴風雨般的炮彈從對岸傾瀉到大、小金門,史稱“8·23炮戰”。

這天的炮擊共分為三個波次,第一波作戰暗語“台風”,第二波作戰暗語“暴雨”,第三波是一次短促的急襲。僅前兩個波次,中國人民解放軍就發射了近3萬發炮彈,大約600噸鋼鐵落在金門的預定目標區上麵。

在第一波的炮擊中,猝不及防的金門防衛總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趙家驥、吉星文、章傑當即炸死。正在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部長”俞大維受傷,金門防衛總司令胡璉則躲過了一劫。

談起這第一波炮擊,郝柏村對筆者說自己“命大”。郝柏村一生三劫:第一次是4歲時免於天花之病;第二次是19歲時在廣州戰役中被日軍子彈碎片擊中腦部卻安然無恙;第三次就是39歲時突遭“8·23炮戰”,他曾說“本人以分秒之差,免於直接命中”。

郝柏村回憶說,“我的指揮所是在山洞裏。我從指揮所走向外麵的廁所。我剛剛上完廁所,回來,進了指揮所的門,一發炮彈把廁所打掉了,我幾乎被打到,卻沒有受傷。”

“8·23炮戰”是對金門炮兵陣地的嚴峻考驗。由於在郝柏村的指揮下,金門炮兵已經建起鋼筋水泥的永久性工事,所以在“8·23炮戰”中損失不大。郝柏村說:“經過了炮戰的考驗,證明我堅持構築堅固炮兵陣地政策的正確。”這一點,深受蔣介石的讚許。

郝柏村還回憶說:“在前三天,我所在的小金門,沒有還擊,因為我怕大陸部隊登陸,尤其怕他們登陸大擔,所以我把我的炮都對著大擔,準備支援。過了三天以後,我判斷他們不會登陸了,那我就下令還擊了。很出乎他們的意料。”

郝柏村所駐守的小金門,麵積隻有大金門島十分之一,由於離大陸最近,承受了大陸方向發射炮彈總數的一半,受到超過20萬發炮彈的襲擊。即便如此,郝柏村漸漸也摸出大陸炮擊的規律,在最初的44天裏日夜不停地平均大概5分鍾到10分鍾,一定會有一群炮彈來,但是打完之後會間歇幾分鍾。郝柏村就乘間歇空檔,開著吉普車視察炮兵陣地、海灘。

在“8·23”金門炮戰中,郝柏村指揮著小金門和大擔、二擔等島嶼上的軍隊,一直到戰役結束。

郝柏村在金門立下戰功。他擔任師長的第9師獲“大膽部隊”的稱號,被授予“虎”字“榮譽旗”,這是國民黨部隊的最高榮譽。

2010年9月21日,郝柏村重返金門,以貴賓身份出席紀念“金門協議”20周年活動。“金門協議”是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韓長林、陳長文等於1990年9月中旬在金門就雙方海上遣返事宜舉行的工作商談,是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分別授權的民間團體簽訂的第一個書麵協議,是海峽兩岸和解的先聲。當時,正是郝柏村主持台灣“行政院”的時候。

郝柏村在“金門協議”20周年紀念會上不勝感慨,他回顧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時,坦誠地說,“前30年,我也是戰場的打手”。此言一出,在場人士發出一陣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