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獨家專訪郝柏村(3)(2 / 3)

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取重慶,直到這時蔣介石才從重慶飛往成都,郝柏村也在這時隨顧祝同飛往成都。

來到成都之後。12月7日,蔣介石眼看形勢越來越不妙,終於在成都發出了這樣的電報:

命令政府遷設台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作戰。此令

蔣中正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成都也已經危在旦夕。就在蔣介石發布這一命令之後的第三天——12月10日,蔣介石乘坐中美號專機,從成都的鳳凰山機場起飛,飛往台北。從此蔣介石永遠離開了中國大陸。據中美號專機駕駛員衣複恩回憶說:“這是蔣介石從政生涯中最心酸的一刻,他坐在飛機上,一言不發。”

也就在這一天,郝柏村隨顧祝同飛離成都,但是沒有飛往台北,而是飛往海南島的海口,因為顧祝同作為參謀總長,仍擔負蔣介石在大陸殘餘部隊的指揮任務。

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成都。

一個月後,郝柏村從海口飛往台北,從此定居台灣。郝柏村在蔣介石最危難之際,仍緊緊追隨,給蔣介石留下良好的印象。

出任金門炮兵少將指揮官

到了台灣之後,郝柏村仍在“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擔任上校隨從參謀,直至1955年。

郝柏村說,蔣介石非常重視軍官的培養。他到了台灣,先是被送到台北圓山軍官團高級班培訓,於1951年畢業;然後送往美國學習,1953年畢業於美國陸軍炮兵學校高級召訓班;接著,在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學習,於1955年畢業。

從美國回到台灣,郝柏村擔任陸軍第三軍炮兵指揮部上校指揮官。

郝柏村在16歲時進入黃埔軍校,學的就是炮科。多年以來,郝柏村一直是炮兵指揮官。自從蔣介石從大陸退往台灣,炮兵的重要性格外凸顯出來。當時,海峽兩岸處於敵對狀態,不時有小規模的戰事發生。處於第一線、離大陸最近的大、小金門島,炮兵尤為重要,雙方互射炮彈。1957年,郝柏村被任命為金門防衛司令部炮兵指揮部少將指揮官,駐守金門。38歲的郝柏村,成為當時蔣介石軍隊中最年輕的將軍。

郝柏村駐守金門達3年之久。知道我去過大、小金門,郝柏村顯得很高興,問我是否參觀過他當時的指揮部?

金門是一個特殊的海島,距大陸最近點隻有1800米。1949年之前,金門還是一個荒涼的小島,進入20世紀50年代,十幾萬國民黨軍隊雲集金門。當時,金門部隊擁有155口徑及105口徑的大炮約100門,總共有28個炮兵營。郝柏村統一指揮金門五個師和一個軍的炮兵指揮部。然而金門是三麵被大陸所包圍,大陸的地勢,比如廈門的雲頂岩、南太武山,都比金門高,距離也很近,整個金門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射擊距離以內。美國軍事顧問曾說,金門是守不住的。但是蔣介石堅決反對,宣稱一定要守住金門,不惜任何代價守金門。

郝柏村到金門之後,視察了所有炮兵陣地。有著多年炮兵作戰經驗的郝柏村看到炮兵用砂包堆成的野戰掩體,以為不妥,因砂包不堅固,經日曬雨淋很容易破損,而金門打的是持久戰,他主張構建鋼筋水泥的永久性炮兵掩體。然而當時金門的美軍顧問主張炮兵陣地應該機動,不宜用固定的永久性掩體。郝柏村以為,金門是個小島,機動的空間很小,堅持建永久性鋼筋水泥掩體。金門防衛總司令劉玉章將軍、“國防部長”俞大維都支持郝柏村的意見。於是在郝柏村的領導下,對金門的炮兵陣地進行根本性的改造。

蔣介石本人是炮兵出身,他早年曾在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炮兵戰法,又在日本振武學堂的炮兵專科深造,所以蔣介石對炮兵是行家裏手。蔣介石在視察金門時,充分肯定了郝柏村對金門炮兵陣地的改造。郝柏村到金門的第一年,把全部精力用在領導全金門的炮兵陣地改造上,一年之中沒有過一天假,也沒有回台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