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白崇禧的落寞歲月(1)(3 / 3)

這一秘密被穀正文得知,如獲至寶。穀正文給賴少魂打電話,詢問白崇禧的“病情”。賴少魂說:“白將軍不是病,是補。”穀正文說:“不管他是病還是補,你要多多照顧他,沉屙需下猛藥!”穀正文在台灣有著“活閻王”之稱,賴少魂知道穀正文的命令不可違,便在給白崇禧所開的藥方之中,加重了劑量。白崇禧照方到天生堂中藥店買了兩大包藥回家泡酒。這“藥酒”要了白崇禧的命,卻不留痕跡。

1966年12月1日夜,張小姐又悄然來到白崇禧官邸。翌日,白崇禧原定於上午8時出發為某工程剪彩,可是已經超出半小時,副官吳祖堂仍不見白崇禧起床。於是副官在門外高聲呼喊,依然不聞將軍回音,於是破門而入,見73歲的白崇禧赤身裸體俯臥在床上,早已氣絕身亡,而張小姐不見蹤影。

由於白崇禧亡命於醜聞,白家雖明知背後有鬼,也未敢聲張。當時並未要求追究溜之大吉的張姓女護士,也未追究事發之後不久那不翼而飛的“藥酒”與酒杯。

從此那位張小姐便從人間“蒸發”,再也無人見到。張小姐是白崇禧之死唯一的見證人,她為什麼見白崇禧死去而不報警?她極可能被“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特勤處所收買,抑或她本人就是軍事情報局特勤處派去施美人計的特務。

版本之三,是國民黨當局的官方版本,聲稱白崇禧將軍因突發心髒病回天無術而離世。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在2012年5月出版的新著《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中,采用國民黨當局的官方版本,即白崇禧死於心髒病而非其他原因。

“總統”蔣介石聞訊,下令“厚葬”白崇禧。於是“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與“國防部”部長蔣經國立即派遣“國防部”副部長馬紀壯前往白府吊唁,並宣布由“國防部”負責以軍禮治喪。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

1966年12月9日,台北為白崇禧將軍舉行隆重公祭。蔣介石不僅頒發“軫念勳猷”挽額及“旌忠狀”,而且還親自到景行廳向白崇禧遺體告別,鞠躬致敬。

白崇禧最小的兒子白先敬回憶說,“早上六點多我們在靈堂,就來通知說蔣先生馬上就到,那我們就整理整理等他,三鞠躬禮完了,他對我們每一個小孩子都看一下,大哥那時站在第一個,我是最小的,他就用江浙話講了一句話,有什麼困難,有困難來官邸找他。那時候我脫口就衝了一句,白家子弟沒有困難。”

公祭畢,安葬於台北市近郊六張犁的回教公墓,與他的夫人安葬在一起。

白崇禧的墓,與國民黨其他死去的將領一樣,朝著大陸方向。

三度逼蔣介石下野結下深仇

為什麼蔣介石如此欲除白崇禧而後快?

唐朝有大詩人李白,而對於國民黨來說,“李白”是桂係軍閥的代稱,亦即李宗仁與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1893年3月18日生於廣西臨桂(今桂林),李宗仁也生於臨桂。他的阿拉伯名字叫“烏默爾”。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3年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討賊軍參謀長,從此立足廣西,1925年與李宗仁形成桂係。

白崇禧經曆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三大戰爭。

在北伐戰爭中,白崇禧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行營參謀長(總司令為蔣介石)、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與蔣介石有過很好的合作。

在抗日戰爭中,白崇禧曆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桂林行營主任,屢建戰功。1938年李、白指揮台兒莊會戰,取得在國民黨軍隊抗戰中的首次重大勝利。同年6月,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1940年2月,白崇禧指揮桂南戰役,在昆侖關兩度挫敗日軍。

在國共內戰中,白崇禧堅決反共。1945年10月白崇禧晉升陸軍一級上將。1946年5月任國防部部長。1948年5月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華中“剿總”總司令。

白崇禧指揮作戰講究韜略,常能出奇製勝。在國民黨軍隊之中,白崇禧有著“小諸葛”之譽。日本人稱他為“戰神”。毛澤東則稱之為“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

白崇禧跟蔣介石之間恩恩怨怨幾十年,關係錯綜複雜。

白崇禧有過與蔣介石的多次合作,但是“李白”是蔣介石的冤家對頭,在國民黨裏是公開的秘密。

蔣介石曾經先後三次“下野”,每一次逼蔣“下野”,都有李宗仁的份,都有白崇禧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