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的長子胡為真在回憶父親時,雖說沒有談及白崇禧的故居,但是也談到胡宗南曾經打算為部屬購買台北鬆江路的官邸。
“父親剛到台灣,曾經遭逢一樁很不愉快的事件。1949年,部隊奉命從西安撤退到漢中,由於和談破裂,共軍已渡過長江,局勢危急。父親暗思,應該為麾下將領在台灣購置房舍,安定部屬軍心,免除後顧之憂。於是用一千兩黃金,在台北南京東路、鬆江路附近,購置五十間房舍,供麾下將領和家人撤退台灣的棲息之所。父親卻未借此機會,為自己購買任何一間房舍。孰料,陝西省議會副議長李夢彪,跑到父親辦公室,向幕僚副官人員提出要求,希望能比照胡宗南部將領,為他配一間房子。幕僚人員告訴李夢彪,這房子是給將領住的,你不符合條件,但這件事他們並沒有報告我父親。李夢彪兼任‘監察委員’,一氣之下,向‘監察院’提出彈劾案,以丟掉大陸為由,彈劾胡宗南。”
“父親從不為自己辯解,任何人對他毀謗、誤解,他非但不置一詞,也不準部下仗義辯解。他說,你們多辯解,就多給‘總統’找麻煩,不必辯解,打落牙齒和血吞。”
“彈劾案提出來後,便有108位‘立法委員’聯名為父親辯誣。經過‘國防部’詳加調查後,停止彈劾。而蔣先生深信胡宗南的人格,最後也親自出麵講話:如果沒有胡某人,我怎麼從大陸出來?如果沒有胡某人,‘政府’怎麼出來?你們怎麼出來的?不要再辦了!這樁彈劾案終於不了了之。”
白崇禧死因蹊蹺 眾說紛紜
1966年12月2日早上,白崇禧的官邸遭到警方的嚴密封鎖,因為在這裏發生重大命案——白崇禧猝死,死因蹊蹺。
關於白崇禧之死,至今仍傳說紛紛,莫衷一是。
版本之一,來自李宗仁機要秘書程思遠所著《白崇禧傳》:
“1966年12月2日的早晨,台北鬆江路白崇禧公館人聲嘈雜,一片混亂。”
“原來家裏的人發現白崇禧起身很遲,就到他的臥室裏去看看,隻見白曲身倒臥在地板上,已經停止呼吸多時,襯衫給撕成片片,遍身抓傷,這表明他死的很痛苦。死者身上現銅綠色,又證明不是出於自然的死亡。一個保姆驚叫道,‘你看,他的藥酒還剩下小半杯哩!’一會兒,床頭櫃上的酒杯不見了。原來白氏在睡前必服一杯醫生給他配製的藥酒,如果他因飲酒中毒的話,顯然是在場的人下手的,但究竟是誰所為呢?迄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
不過,程思遠並未點明白崇禧喝的是什麼藥酒?為何要喝藥酒?
版本之二,流傳甚廣,而且繪聲繪色,稱白崇禧死於“風流”:
白崇禧自從來到台灣之後,受到蔣介石多方擠壓,心境鬱悶。1962年12月,59歲的白崇禧夫人馬佩璋因高血壓及心髒病不治去世之後,白崇禧陷入雙重的苦悶之中。由於白崇禧夫婦都是回教徒,白崇禧把夫人安葬於台北近郊六張犁回教公墓。按照回教風俗,亡者自安葬之日至40天內,家屬須每日清晨到墓前誦經祈禱。白崇禧以69歲高齡,每日必率兒輩準時前往夫人墓前念經,風雨無阻,很多人為之感動。
喪事畢,白崇禧陷入精神空虛之中。
白崇禧不像何應欽那樣自律,當年在大陸作戰時夫人不在軍中,便有風流韻事傳出。自從夫人過世,為解除煩悶,曾經與情婦傅太太來來往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特勤處主任穀正文得知,便找到那位傅太太。當時穀正文獲蔣介石密令,正要置白崇禧於死地,而白崇禧畢竟是“黨國元老”,所以定下暗殺白崇禧的最高原則是必須不留任何痕跡,以免被外界說成政治謀殺。穀正文欲收買傅太太,在白崇禧不備之際下毒。傅太太深知人命關天,尤其白崇禧乃是“大人物”,怎可下此毒手?她虛與周旋,始終沒有配合穀正文行動,而且從此也不敢再跟白崇禧接觸,以免卷入旋渦。
此後,白崇禧竟與照料他的年輕護士張小姐同墜情網。白崇禧畢竟年事已高,為求與張小姐共臥鴛帳,便去中醫協會理事長賴少魂那裏求教壯陽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