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這樣,生活在動蕩歲月的閻錫山,憑借一個“中”字,成為罕見的經曆清王朝、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統治、國民黨統治以及晚年在台灣的“五朝元老”。
另一件事是我在閻錫山墓前的石供桌上,看到赫然放著一瓶醋。以醋祭亡魂,世所罕見。醋瓶上印著“山西名牌產品紫林陳醋”。還有3袋印著“中國名牌水塔醋”的袋裝醋。不言而喻,這些醋來自閻錫山的家鄉山西,是“山西客”遠道而來,放在閻錫山墓前的。醋是山西特產,以醋祭閻錫山,充滿“山西特色”。在乘飛機時嚴查液體物品的今日,即便是放在托運的行李中玻璃瓶也易破碎,把這些醋從山西帶到台灣可謂千裏鵝毛,更何況還要來到這交通甚為不便的菁山,足以表明“山西客”的一片深情。
在1948年新華社授權公布的國民黨43名發動內戰的戰爭罪犯中,蔣介石名列首位,閻錫山名列第32位。
多年以來,大陸史書總是稱閻錫山為“山西土皇帝”,是“精明狡黠、左右逢源、反複無常、言而無信的軍閥”,是“反共老手”、“戰爭罪犯”。
醋無言,人有情。供桌上的醋,表明“山西客”對於閻錫山的深深懷念,也表達了大陸方麵對閻錫山的評價在悄然改變。時間衝淡了昔日的積怨,人們的頭腦變得冷靜,就連對於當年的“頭號戰犯”蔣介石,大陸學者也開始予以客觀的曆史評價。
山西省社科院曆史所研究員景占魁先生對閻錫山做了深入的研究,對閻錫山做出公允的評價:
“提起閻錫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盤守山西數十年的軍閥和土皇帝形象,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現在回頭看去,辛亥革命以來中國發生的很多重大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這位山西人的身影,可以說,閻錫山是中國政壇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閻錫山組織領導的太原辛亥起義不僅時間較早,而且作用重大——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統治,使晉、陝兩省革命勢力連成一片。與吳祿貞聯手截斷京漢鐵路之舉,又阻止了袁世凱入京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孫中山對此曾有過充分肯定。此後閻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也卷入過北洋軍閥混戰;發動過倒蔣的中原大戰,也進行過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他在風雲變幻的中國政壇上經過長期曆練,掌握了一套矛盾中找平衡、夾縫中求發展的方法,縱橫捭闔、左右逢源,成為民國政壇一個翻雲覆雨的人物。他不甘落後,謀求自強,欲對種種社會弊端加以克服改造,卻又患得患失,不敢從根本上觸動,試圖用折中的辦法加以調和。執政山西期間,閻錫山為振興山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做出過積極貢獻,但同時也曾給山西民眾帶來不少災難。”
“解讀曆史人物,須以大曆史角度。閻錫山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大動蕩、大變化、大轉型時期,閻錫山日記中流露的思想和主張,正是其從本集團、本階級及國家民族利益出發,反複思考、權衡、取舍的結果,因此,對閻錫山日記的解讀,同時也是對其所處時代中國社會的一次深入解讀。而公眾對閻錫山這位於近現代山西影響深重的曆史人物的認知和評價,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回歸本相,趨於客觀與公正。”
景占魁先生的評價,道出了閻錫山墓前那瓶山西醋的含義。
閻錫山在台灣也受到了尊重。從2004年起,閻錫山故居及閻錫山墓,被台北市政府定為古跡,以紀念閻錫山先生。
我離開菁山時,再三向陳女士道謝。計程車司機江先生一邊開車,一邊感歎“閻院長”的晚年竟是如此淒楚。江先生送我至永公橋。他告訴我,在那裏換乘陽明山公共汽車下山,可以直達捷運劍潭站。
有了這次的經驗,我下一次要是再來閻錫山故居,最簡捷的路徑是乘捷運到劍潭站,一出站就是16路小巴車站,可以直達閻錫山故居。這一路徑可供自由行的“陸客”朋友們參考——通常參加旅行團的“陸客”是沒有機會去參觀閻錫山故居以及陵墓的。
最後,我引用閻錫山日記中一段格言式的話結束本文:
“做事是人生的結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結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結果小,為做人即應當做事。”